動物園說明團團治療方針

動物園獸醫室主任賴燕雪10日中旬表示,根據團團9月18日MRI(磁振造影),及後續針對感染所做的細菌、黴菌培養與病原病毒分離、新冠病毒檢測等,結果均呈現陰性,所以目前會比較懷疑是未排除的疾病引發癲癇。

根據園方資訊,團團的脊隨液檢驗指數分析,尚未排除是否因炎症或腦部腫瘤引發,賴燕雪進一步說,發炎的原因可能是免疫疾病所致,而人類發炎引起的壞死性腦炎檢測,用的是人的抗體,動物部分無法追蹤。

若是腫瘤導致癲癇,要確診只能定位做採檢,目前人的研究相對多,但大貓熊腦結構沒有類似做法處理,現階段如在懷疑的病灶區採樣,風險很高,因為不知腦部周邊組織有無侵害。

賴燕雪(中)說明團團治療現況。林林攝
賴燕雪(中)說明團團治療現況。林林攝
動物園動物組組長王怡敏。林林攝
動物園動物組組長王怡敏。林林攝

團團目前不適合炎症、腦瘤檢測

賴燕雪指出,以團團當時精神與活力,做炎症與腦瘤的檢測不是很恰當的時機,所以沒辦法很確定講是哪個原因,但後期治療主要是控制癲癇不要發生,搭配後續追蹤,如果臨床表現變得更嚴重,會緊急追蹤。

由於園方在10月初開始對團團投以抗癲癇藥物,動物園動物組組長王怡敏說,會透過藥物調整生活品質,每天餵5餐,進食與排泄量都會有紀錄,在飲食上,會先調整團團這2周攝取蛋白質量,並依據專家建議逐步調整。

動物園今天說明大貓熊團團現況。林林攝
動物園今天說明大貓熊團團現況。林林攝

媒體詢問,動物園有和臥龍保護區專家針對用藥、預後等資訊交流,但每隻貓熊狀況不盡相同,中國近年是否有個體發生腦部腫瘤?

獸醫室醫師鄭秋虹說,印象中約30年前有類似案例,但現有的國際期刊都沒有腦瘤個案,而臥龍保護區內雖曾有熊貓在2020年發生癲癇,死後解剖發現可能是長了膠質細胞瘤,不過也未證實。

人工圈養的貓熊壽命平均到28至30歲,團團才18歲,是不是因為台灣比較不適合,導致其適應不良?動物園大貓熊館館長陳玉燕說,在圈養環境中,要考量各年齡層有不同狀況發生。

陳玉燕也說,圈養環境應該沒有不適合,而團團的情況是腦部病變,不盡然都是環境因素。

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補充,圈養貓熊平均壽命最多的確有超過30歲,但照養地點方式、情境都會有影響,目前4隻貓熊被伺候得很好,一天5餐,發生小狀況可從影像追溯,不是世界上其他動物團隊能輕易做到。

 

貓熊團團還在治療中。林林攝
貓熊團團還在治療中。林林攝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不漏接! ►壹蘋新聞網 粉絲團壹蘋娛樂 粉絲團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大稻埕煙火釀周邊塞車惹怨 李四川:就交通、環保議題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