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動醫療救護醫學會理事長張國頌表示,八仙塵暴後,各縣市地方政府紛紛修訂自治條例,但這些管理條例中,仍看不出「動態需求」,比如乘載力、容流量等問題,否則即使民眾手機滿格,還是聯絡不上消防中心,或是連絡上了,醫療人員與救護車一樣進不來,也無法定位患者位置等,在緊急救護上非常危險,「沒辦法喊救命、也無法衝出去,就是死路一條!」
張國頌強調,大型活動出現大量傷患,通常都是因為不期而遇的東西,因此現場一定要設立醫療站、落實出入動線等規劃,並有人員巡邏、維持相關管道通暢,以達成「雙軌救護」,讓病人在有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在定點銜接,並在出事的時候馬上成立現場指揮中心做管控、把出事區域框起來,分區塊進行疏散。
針對相關因應措施,張國頌說,大型活動要考量救護時間、依照現場情境進行調整,疏散活動現場大約都要一兩個鐘頭,發生意外時,最重要的是分區塊保持暢通,而現在常看到的情況是,即使活動有規劃禁止滯留區,常常還是會被人潮佔滿,相當不利於逃生疏散、是很糟糕的事,大型活動都是行銷都市的好手段,做得好、官方都會受惠,但萬一做不好會變成笑點、敗筆,大型活動的規劃與管制完備度是城市進步的重要指標。
張國頌提醒,凡參與大型活動的民眾,在參與前最好能先瞭解現場環境,包括演唱會、跨年或各項賽事,活動結束的人潮分流是最嚴峻的考驗,也是最常發生推擠或意外的時候,其中斜坡、下樓梯處、狹窄通道最容易發生推擠,而女性、身材矮小者首當其衝,承受壓力更大,易導致缺氧呼吸困難,甚至發生壓迫性窒息(創傷性窒息)。
在結構面的考量,張國頌表示,當每平方米若超過4人,就要小心產生「流體效應」,個人無法自由活動,會隨著人潮推擠向前,因此會造成前方壓迫,因此這也說明此次梨泰院為何在斜坡時發生踩踏現象。
若活動在戶外舉行,則要小心臨時搭建的高台承載量,也要避免同時間過多人跳動,產生瞬間重力衝擊導致舞台坍塌,此外,在散場時也要考慮人潮疏散動線與分流措施,才能確保安全。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FB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