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蔡長哲說明,躁鬱症是情緒障礙的精神疾病,患者會交互或同時出現「躁」、「鬱」兩種極端的情緒失控症狀,每次的發作情況都不相同,約有5到6成的病患是在青春期發病,初發症狀以「憂鬱」為主,但一開始常常被誤診為憂鬱症,有些人出現症狀與季節有關,比如農曆年前後、秋冬後等,實際原因還不清楚。

蔡長哲指出,躁鬱症之中「躁期」的症狀包括自我膨脹、精力充沛不需睡眠,說話快、話很多、思考跳躍、有很多計畫想做、注意力無法集中、有失控行為,比如失控消費等,且一天大部分時間都有,維持4天或一週以上;「鬱期」症狀則有情緒低落、對事物失去興趣、失眠或嗜睡、食慾或體重改變、有罪惡感、出現輕生意念等,並持續兩週以上。

關於躁鬱症的治療,蔡長哲表示,有些躁鬱症患者的家屬會說談一談就好、不用吃藥,但躁鬱症與思覺失調症都是重大精神疾病,光是「談一談」,效果不是那麼明顯,急性期以藥物治療為主,幫助病患穩定情緒、恢復正常生活,穩定後再做社會心理支持,提高病識感、鼓勵規則、積極就醫,恢復期則提供正面的情緒支持。

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林建亨強調,躁鬱症好發於青春期,患者若沒能控制病情、不斷復發,會造成病患功能降低,致使上學、工作出現困難,治療目標通常是症狀控制、避免復發、維持治療,用藥方面可以透過藥物協助調整患者的神經傳導物質,分為口服劑型、短效針劑、長效針劑。

躁鬱症作為一種慢性病,林建亨說,穩定用藥對於病情控制非常重要,且據統計,一個月長效針劑的用藥穩定時間是口服用藥的2.7倍,且長效針劑的使用可以降低漏藥風險或故意過量風險,並幫助保持患者定期回診,也保有病患的用藥隱私,患者只需定期回診、花費10到15分鐘即可,生活忙碌、想簡化藥物、病識感不佳、減少生活影響、經醫師評估合適的病患都可以考慮使用長效針劑。

林建亨說,若控制不當,躁鬱症的死亡風險可達憂鬱症的4倍,但若配合醫囑、穩定控制,躁鬱症預後可以相當良好,輕生風險可降低8成,甚至因為「躁期」精神充沛的特質,有些患者甚至可以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表現得更好、生活與一般人無異。

珍惜生命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FB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聞!

壹蘋娛樂粉專

壹蘋新聞網粉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腰酸背痛別煩惱!4招簡單伸展動作幫你告別下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