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視台(NTV)報導,2025年5月,日本三重縣新名神高速公路的行車紀錄器拍到一輛高速逆向行駛的汽車;設在高速上的監視器也捕捉到該車即使逆向仍未減速,駕駛為一名祕魯籍男子,該男造成追撞,造成4車相撞、6人受傷。
外籍駕駛肇事案例也出現在埼玉縣三鄉市住宅區,一名中國籍男子駕車衝入集體放學返家的小學生隊伍,4名男童被送醫。
另外在山梨縣富士山周邊,外國觀光客租車造成的財物損害事故大幅增加。外籍駕駛肇事件數逐年上升,2024年已超過7,000件。
背後原因之一是所謂「外免切換」。也就是把在海外取得的駕照,換成日本駕照的制度。實務上也曾見到透過外免切換取得日本駕照,其地址欄竟是旅館名稱。由於申請時可使用旅館地址,等於觀光客也能申請,不過,這項外免切換制度自2025年10月1日起已被嚴格化。
文件審查方面,原本只要「住民票影本」或「護照+短期停留證明」即可,使用「旅館地址」也能申請;自10月1日起原則改為必須提出「住民票影本」。
知識確認(學科考)也同步調整。過去只要10題圖像題答對7成即過關,題目甚至包含「紅燈可不可以前進 」「行人正通過斑馬線時可不可以前進 」「只在住家附近開很短距離,喝酒開車可不可以 」等非常簡單的內容。10月1日起,圖像題取消,改為「50題中正答率9成以上」才合格。
根據日台交流協會,日本國內無法直接使用臺灣交通部發行的國際駕照,但台灣與日本有駕照互認協定,需事先申請駕照日文譯本,才能在日本駕駛汽車或騎乘摩托車。
同樣頻傳的還有「外國病患就醫未付款」問題,在可接收外國人的2,890家醫院中,有470家遭受未收款之害,單一案件最高未收金額高達11,873,000日圓(約270萬元台幣)。
對於未付款為何發生,新宿區古畑醫師(Masanori Furuhata)表示,醫師很難在看診前先確認外國患者的支付能力;而一旦對方返回母國,後續請款更為困難。
常見的未付款情形包括:「以短期停留或觀光入境者,未投保就診」「在留外國人國民健康保險費未繳率偏高」「留學生、技能實習生等未投保即接受治療」「就醫後隨即回國,費用難以追討」。
自民黨對「未付款」的防範作法,包含「在入境前即廣泛宣導醫療費付費義務」以及「研議入境前強制加入商業醫療保險」等。
讀賣電視台特別解說委員高岡達之(Tatsuyuki Takaoka)表示未付醫療款就離境:「在外國違法,不分國籍都會嚴厲處罰——外國人反而更懂『世界常識』。無視規範的行為,除了把日本看扁,沒有其他理由。」
「因此必須確實取締,或在入境前就嚴格審查。像去美國要事前申請的ESTA一樣,國會已有議員提議推動『日本版ESTA』。另外,若在日本沒有保險,就把『有保險』列為來日條件,附帶信用卡即可。我在各國都有經驗,國外首先就是信用卡。這種常識,來日本的外國人更清楚。所以所謂『要對外國人溫柔』的說法,我認為是嚴重的方向錯置」。
談到外國人政策,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Sanae Takaichi)表示:「雖有必須仰賴外國勞工的一面,但也要對非法滯留者嚴格要求守法。把文化等不同的人納入國內的政策,必須先重新檢討。」
她強調:「無論外國人在日本生活,或以觀光身分來到日本,彼此都要確實遵守規則」,也就是要從零開始思考與外國人「平和相處」的方法。
另一方面,國土交通省仍以2030年前達成「年接待6,000萬名外國觀光客」為目標。節目在京都街頭採訪時,也聽到民眾表示:「如果觀光客再度大增,會很害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