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是《蘋果日報》的創辦人,該報多年來以尖銳批評中國共產黨而聞名,直到遭反國安法打壓被迫停刊。他目前面臨兩項依據 2020 年落實的《香港國安法》提出的「勾結外國勢力」罪以及一項「煽動罪」指控,這些指控均可能判處無期。

黎智英對所有指控皆不認罪,大部分時間處於單獨監禁狀態,累計已逾 1,600 天,面臨可能終身監禁命運。黎智英原定今天(8/14) 在香港法院進行的結案陳詞,因颱風引發極端暴雨,宣布緊急取消。此案自 2023 年開始審理,正處於尾聲階段,法官極可能在未來幾周甚至幾月內做出判決。

川普在贏得第二任美國總統選舉前,以其一貫的自信強調:「百分之百,我會讓他(黎智英)出來。他很好搞定。」他指的是如能重返白宮,將透過與習近平談判將黎智英營救出獄。

英美政府都聲援

川普不只在去年十月表示願意出手營救黎智英,還公開承諾將此案納入中美貿易談判中。他在五月接受廣播訪談時再度強調:「談黎智英是非常好的主意……我們會把它放進談判議題中。」黎智英的核心幕僚們透露,美國政府確曾在與中國的貿易會談中「非正式」提出該案。據稱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曾接獲川普指派,確保此議題成為談判的一部分。

白宮發言人回應媒體詢問時表示:「正如川普總統所言,黎智英應該獲釋,他希望看到這件事實現。」中國外交部、商務部未對此提出評論;中國駐美大使館則稱不清楚此事是否被提出,並譴責外部勢力藉司法案件干涉中國內政。香港政府亦嚴正表態,呼籲停止任何外部干預司法程序。

黎智英審判期間,華府對其處境展現高度關注。美國前駐港總領事梅格(Gregory May)譴責《國安法》將和平表達定罪,強調黎智英遭長期單獨監禁,是香港新聞自由迅速收縮的象徵。

其子黎崇恩(Sebastien Lai)在華府公開呼籲父親獲釋,表達:「總統的承諾給我們家庭帶來很大希望。」並指出父親面臨的健康風險與孤立收押近乎酷刑,「他可能隨時過世」。

英國政界也關注此案:英國首相施凱爾曾在G20時親提黎智英案,英國外交大臣拉米更直指其監禁是不人道審判,是英國政府的首要關注之一。

黎智英 12 歲從中國偷渡至香港,從紡織工人成為服裝行業鉅子,後來創辦《蘋果日報》,成為香港少數直言批評北京的媒體人。他的個人生涯常被視為與香港本身興衰互為象徵。

國外媒體分析,黎智英的命運牽動國際關注,因他不僅是民主鬥爭的象徵,也將考驗川普是否兌現政治承諾,以及國際社會在維護新聞自由與人權議題中的實質影響力。特首如有意行使特赦等權力,將是關鍵一役,但一切仍待政治與法律多方動態交錯下的結果。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屈公病蔓延 上海被列「有一定疫情發生風險」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