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法爾富爾是哈瑪斯關聯的電視頻道「阿克薩電視台」(Al-Aqsa TV)兒童節目《明日的先鋒》(Tomorrow’s Pioneers)的布偶主持之一,節目從 2007 年 4 月播到 2009 年 10 月。對想知道哈瑪斯狂熱武裝分子如何養成的人來說,這檔節目就是一個答案。
節目號稱是教導學童伊斯蘭價值觀的教育節目——有點像中東版的《芝麻街》或《Barney & Friends》——但實際上卻是色彩繽紛、歌舞交錯的血腥舞台,充斥著對猶太人的仇恨與對殉道的頌揚。
如今,那些看著節目長大的孩子已進入作戰年齡——其中就包括 2023年10月7日參與屠殺近 1,200 名以色列人、綁架 251 名人質的武裝分子。在節目中,法爾富爾向加薩的孩子承諾,他們將共同推動伊斯蘭世界統治,並「從兇手手中解放耶路撒冷」。他會模仿投擲手榴彈與使用 AK-47 的動作。
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通訊與中東研究教授布魯姆(Mia Bloom)長期研究恐怖組織戰術,她對《明日的先鋒》印象深刻,「這是一股幾乎讓孩子無法掙脫的恐怖宣傳洪流,讓他們從小就認為每個以色列人都該死,因為他們是邪惡的」。
節目共同主持人巴胡姆(Saraa Barhoum)是加薩童星,首播時約 10 歲,母親是大學教授,父親是哈瑪斯發言人。她在 2007 年的訪問中表示,長大後想當醫生或殉道者。她還展開歌唱事業,歌曲歌詞包括「為水手揚起風帆,讓你的燈塔照亮血海」。
布魯姆指出:「在犯罪學中有個『偏差同儕』概念——如果我要招募孩子,不會用 75 歲老人,而是用稍微年長一點、看起來很酷的小孩。這在兒童受虐環境中很常見。」
迪士尼雖以打擊侵權聞名,但對法爾富爾抄襲米老鼠形象選擇沉默。不過沉默沒維持多久:在第一季中,節目安排法爾富爾被「以軍士兵」拷問,因拒交文件而被活活打死。
布魯姆解釋:「哈瑪斯的論點是:這些孩子本來就有創傷——失去家園、兄弟姐妹——創傷無處不在。透過節目加深並引導這種創傷,哈瑪斯就能控制敘事方向,而不是任由社會上彌漫著模糊的痛苦。」

卡通人物「殉道」灌輸仇恨
法爾富爾死後,由嗜血的蜜蜂娜胡爾(Nahoul)接替,聲音尖細,告訴孩子們要「從罪惡的猶太人手中解放阿克薩」並「向上帝的敵人、殺害先知的人報仇」。第二季中,娜胡爾生病,因以色列拒發醫療轉診證去埃及治療而死去。牠的弟弟阿蘇德(Assoud),一隻邋遢版兔八哥登場,宣稱「兔子是懦夫的代名詞,而我將消滅猶太人並吃掉他們」。
另一集中,阿蘇德受撒旦誘惑偷父親的錢,被判「依照穆罕默德先知的教誨」斷手。最終他死於以軍空襲,由一隻熊取代主持。節目也會邀請小朋友上台分享想死為殉道者的願望,並唱歌表達。
布魯姆認為,這種刻意讓巴勒斯坦兒童承受多層次創傷的行為,不只是兒童虐待,更是長期操控,「這直接關聯到 10 月 7 日事件。原本可以改善生活的資源,卻被用來讓情況更糟。」
雖然外界對參與 10 月 7 日襲擊的約 3,000 名哈瑪斯成員了解有限,但 16 至 35 歲被視為作戰年齡,也意味著許多人正是看著這些毛絨玩偶在放學節目中被「猶太人」處死長大的。
布魯姆補充,這種洗腦不只來自節目,也被學校教科書強化,書中將猶太人描繪成猴子、豬等骯髒動物。2008 年對巴勒斯坦教科書的分析發現,有段文字將猶太人比作「入侵的毒蛇」。上世紀 90 年代末的巴勒斯坦雜誌甚至聲稱猶太人是猿的後代,為了掩飾羞恥,「猶太猿達爾文」發明了進化論並套用到全人類。
研究過全球種族滅絕、極端運動與童兵的布魯姆指出,這讓她聯想到塔利班與 ISIS——他們會在公眾場合斬首,並要求社區兒童參加。「雖然殺法爾富爾是假的,但它同樣是在讓孩子暴露於極端暴力中,培養出選擇暴力、合理化暴力的心理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