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26日溫哥華菲律賓社區舉辦節慶活動時,遭人開車衝撞,11人不幸死亡,年紀最小的才5歲,還有台灣打工度假女子被撞飛,重傷昏迷搶救中。事發後警方公布嫌犯為30歲的羅凱基(Kai-ji Adam Lo,音譯),外媒調查發現他臉書頁面自稱來自高雄,引發關注。
我駐溫哥華外交官向加國警方求證嫌犯國籍,不料警方拒絕說明,強調「嫌犯是否來自台灣或其他國家,並非案件偵查重點(It doesn't matter)」。
根據中央社,主跑加國警界新聞多年的資深媒體人朱冠華說,警方不回答嫌犯原居國問題「很正常,並非避重就輕」,因為「此案的重點無涉族裔身分」。
他表示:「就警方而言,初步調查已證實羅凱基是加拿大公民,他的犯案行為和精神疾病有關聯,並未涉及種族仇恨,所以他來自哪個原居地並不重要,最終他是以加拿大人的身分接受司法審判。」
前卑詩省議員陳偉蓁(Katrina Chen)長期關注心理健康、平權和文化等議題,她也說,不管羅凱基是來自台灣、香港或中國,對警方來說,他就是加拿大公民,「加拿大是多元文化國家,很重視族裔平等,如果刻意強調族裔背景,反而容易激化對立和分裂」。
她說,加拿大不僅有來自不同國家族裔的人民,甚至同一個族裔都有不同的意識形態和立場,如果刻意標籤一個人的國籍,恐陷入刻板印象,「曾有人指責黑人犯罪率高、難民好吃懶做、華人愛貪小便宜,種種說法其實都是一種『標籤化』」。

AI太強大!美智庫:每7個月能力翻倍 失控恐動搖民主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