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齊遇(化名)告訴九派新聞,「我是去年12月22日去的北海道,大概26號開始就不舒服了。」「當時也不知道是流感,以為就是從新加坡過去溫差太大感冒了。」
齊遇回憶,當時病程發展特別快,最開始是嗓子(喉嚨)疼,大概3個小時後開始發高燒,伴有頭暈、肌肉痠痛、咳嗽嚴重,有很多痰,「昏昏沉沉的,一直躺在床上,半夢半醒的狀態。」大概3天之後,齊遇的另一半也發燒了。
去日本旅遊之前,齊遇準備了一些感冒藥,不過很快就吃完了,她只好到日本當地的藥店購買,「買藥的人很多,不過不用排隊,有藥劑師幫忙選藥,買到藥還是挺容易的。」
齊遇和愛人在北海道玩了7天後又乘飛機前往東京,「坐大巴去機場的時候,車上很多人咳嗽,後來查了才發現是A流的症狀,日本電視上也在播,說是大爆發。」
她回憶,生病3天後就退燒了,但咳嗽一直持續了半個月,「在東京的理髮店裡,理髮師也咳,我也咳。」
1月中旬,在東京留學的徐琳(化名)也得了流感,「當時走在路上,能聽到不少和我一樣咳嗽得很厲害的人。」
她回憶,自己的病程持續了5天,1月21日回國後,她還去看了醫生,當時醫生的診斷是病毒性鼻咽炎和急性支氣管炎。「現在地鐵裡,大概有三成的人是戴著口罩的。」
2月3日,同樣在東京留學的劉淇(化名)告訴九派新聞,她說,一個月前,身邊就有不少人感冒發燒,當時日本友人還提醒她要注意漱口,「他們說漱口的原因可能是傾向於認為,這是一種通過呼吸道傳染的流行感冒。」
劉淇表示,班裡確實有一些人因發燒請假,不過大部分同學一週內就好了,且東京藥妝店比較密集,能買到的藥種類豐富,沒有見過有缺貨或者排隊的情況。
2024年12月底,日本首都東京等36個一級行政區相關指標超過警戒值,多地止咳藥和化痰藥等供應持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