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電訊報》5日報導,俄羅斯持續面臨軍備供應緊縮問題,西方各國因此日益關注中國是否軍援俄羅斯、給局勢帶來重大變化。美國政府官員近日屢次高調警告中國,一旦軍援俄國,將即刻遭遇強力制裁;中國則強調自身「中立性」、拒絕美方指控。
不過,《華爾街日報》曾報導,俄羅斯海關資料顯示,導航裝置、戰機零件、干擾設備等軍民兩用科技和產品已從中國進入俄羅斯。
中國有能力供應更多、更精良的武器,包括飛彈、導引武器(guided weapons)、無人機;不過,俄羅斯目前的主要需求顯然不是先進設備,而是砲彈等較普通、中國製造商相對容易供應的軍火。
《每日電訊報》指出,中國的戰爭機器日益精進,部分武器和科技已足以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競爭。多年來,中國向俄羅斯採購軍工業產品並透過「做中學」生產自己的版本,但中國軍工企業如今已名列全球前幾大,傳統上俄、中分別作為賣家、買家的角色可能對調。
總部位於美國的國防新聞媒體《國防新聞》(Defense News)曾統計,在全球銷售額前20大的國防承包商中,有7家是中國企業,其中最大的一家「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規模比英國首屈一指的「英國航太系統公司」(BAE Systems)還大。
英國智庫「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USI)的「防衛、工業和社會」研究計畫主任泰勒(Trevor Taylor)指出,長期而言,中國的大規模集中經濟有助其軍工業發展。
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的分析顯示,共軍計劃至2035年達成將人工智慧整合入軍事決策過程;除了積極打造艦隊,共軍也以數百架第四代戰機取代俄系戰機,並大力擴展匿蹤戰機陣容,具精準打擊能力的第五代匿蹤空優戰機「殲-20」即為代表作。
不過,泰勒指出,中國與西方戰機在性能上到底有多相近,其實不容易判斷。武力展示多是在高度控制的情況下進行;被視為F-35對手的第五代戰機「殲-31」表面上與F-35相近,但實戰性能是否足以匹敵,泰勒表示,「我很懷疑」。
此外,共軍仍有未解決的弱點。泰勒舉例,共軍戰機的發動系統仍仰賴俄羅斯科技,而俄羅斯掌握的相關科技至少在續航力方面遜於西方。就算最終在技術層面迎頭趕上,中國也有可能在進一步的創新遭遇挑戰。
不過,泰勒示警,中國軍事科學家有個優點:善於從失敗中學習。這有助快速進步,「可以確定,他們5年內就會好很多」。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研究員甘迺迪(John Kennedy)指出,一旦俄羅斯請求中國提供軍援,只要願意提供基本設備,中國就有可能藉機向俄方提出含金量高的要求,例如在太空科技等俄羅斯仍占有優勢的領域取得中方所需項目。北京必須衡量與俄方合作的政治風險是否划算,而北京不見得會大肆宣揚自己的最終決定。
甘迺迪說,除了國防工業,受國際制裁影響的俄羅斯各產業已轉向中國供應商求援,可以說,中國實際上已開始援俄。(中央社)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