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出,Level 2系統僅能提醒駕駛握住方向盤,無法辨識駕駛是否分心;而Level 3以上的系統可主動監控駕駛注意力,若駕駛分心或打瞌睡,系統會先警示、再自動介入並安全停靠路邊。

目前已有兩大國內車電廠進駐該場域進行感測模組與自駕系統測試。廖學隆透露,交通部正研擬「自駕公車安全指引」草案,待完成公告後,廠商可依規範推動上路測試。他並指出,台灣道路環境中機車比例高、交通複雜,短期不宜直接推進Level 4全自動駕駛,建議應由Level 3逐步進化,建立完整技術與法規基礎。

廖學隆說,智慧車電自駕場域的核心目標,是提供可模擬雨天、濃霧、隧道等極端條件的測試環境,供各車廠與Tier 1供應商驗證感測器、攝影機、雷達等零組件性能,確保產品能在嚴苛氣候下維持穩定。他指出,國際車廠亦高度關注,特別是感測模組與AI運算廠商,未來都可利用此場域進行實測,提升台灣車電供應鏈在全球的信任度與採用率。

他補充,車輛中心已擁有德國TÜV與西班牙IDIADA認可的電子不干擾與環境測試實驗室,協助國內零組件取得歐美市場認證,讓台灣廠商不需出國即可獲國際標準核可。

針對台灣自駕車發展現況,廖學隆指出,目前國內自主開發的小客車僅鴻華先進與納智捷N7專案較具規模,商用車與電動巴士仍是主要發展重心。車輛中心將投入20億元公共建設經費,升級13條老化測試道、建置車聯網(V2X)設施,並建立虛擬駕駛模擬實驗室,打造完整車電測試生態系。

展望未來,廖學隆表示,台灣整車與零組件總產值約4,600億元,但汽車電子產值已達4,600億元且仍快速成長,預期至2028年有望達8,000至9,000億元,成為驅動產業轉型與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核心引擎。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林信義率團赴韓出席APEC 聚焦AI、半導體與區域經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