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金河發文以「一顆HBM讓南韓變成台灣最大逆差國」為題指出,過去台灣最大的逆差來自日本,或者是購買石油,天然氣的中東國家。台灣向日本進口設備,化學材料,過去30年來,台灣對日本的貿易逆差都在200到300億美元之間。去年是206.79億美元,但這個數字去年被南韓追過。
謝金河表示,台灣本來對南韓是順差國,後來台灣人瘋韓劇,韓國影視產品大量進入台灣,接下來是眾多的男女天團攻陷台灣。這些年很多人去首爾做醫美保養,台灣人去年赴韓旅遊達146萬人次,是赴韓國旅遊的第三大國,台灣對南韓連服務貿易都是逆差,但這三年逆差擴大,原因是記憶體的HBM。
2023年台灣出口南韓182.03億美元,進口284.15億美元,逆差是102.12億美元。2024年台灣出口207.92億美元,進口437.07億美元,逆差擴大至229.15億美元,首度超越日本,今年數字再拉大,前8月出口163.54億美元,進口399.2億美元,逆差235.66億美元,已經超過去年全年。
謝金河說明,對照SK Hynix光芒萬丈,南韓很多鋼鐵,石化,汽車上市公司股價都創新低,情況和台灣完全一樣。為什麼台灣向南韓進口大量HBM?是因為台灣是AI伺服器的生產重鎮,台灣必須進口HBM才能完成伺服器的組裝,這個AI生態系的改變,很自然出現在貿易的統計數據上。

輝達砸815億投資英國AI新創 這些城市將是首波受惠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