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德信指出,根據統計,4月台股低檔以來,大型股指數強彈44.57%,優於中型股指數的39.15%,更勝過小型股指數的28.32%,顯見這波台股多頭主要由科技大型股領軍驅動,也反映出大型股在不確定環境中更能發揮穩定優勢,進而吸引資金買盤。

張芷菱說明,台股本週創歷史新高,但從歷史數據來看,歷年第三季出現拉回機率較高,加上這波台股評價面一度來到18.7倍,確實已來到偏高水準,且短線資金過度集中在主流AI供應鏈,因此當市場出現不確定因素時,即可能出現評價修正的快速拉回走勢。

不過,從整體企業獲利表現來看,台股至年底前仍有表現空間,主計處最新預估上修台灣今年GDP成長率,受惠於關稅帶動的消費性提前拉貨、AI動能維持,上半年GDP成長上修至6.75%。至於下半年,成長率雖然逐季遞減,但相比於前次預估也呈現上修趨勢,2025全年GDP成長由3.1%上修至4.45%,下半年動能仍來自AI逐季出貨成長帶動。

張芷菱說明,本週市場聚焦全球央行年會、FOMC會議紀要等,牽動市場資金動向,需待相關因素更加明朗,預期短線指數將維持高檔震盪走勢,AI相關熱門題材則可能波動加劇,但整體而言,台灣科技股在全球競爭力仍強,看好持續能受惠於科技創新趨勢,投資人不妨趁指數修正時,透過市值型ETF參與台股中具有成長性、選營運效率佳之大型權值股未來行情。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AI機器人3大應用亮相!工研院、精機中心攜夥伴搶智慧醫療與製造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