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平指出,機器人未來的應用將非常廣泛,無論是人形、輪型等多種形式,將根據不同場域需求而生。鄭平強調,機器人還是屬於比較偏機械層面的發展,真正的價值在於與AI的結合,特別是在service robot(服務型機器人)領域,才能真正發揮效用。

鄭平表示,目前大多數人形機器人仍以工廠內部用途為主,例如物流、焊接、組裝等重複性任務,尚未廣泛進入人類日常生活或公共空間,原因包括法規、環境複雜度與安全考量等。他認為,未來若要真正進入人類生活環境,需要更複雜的應用整合,並非單靠人形機器人可達成。

鄭平透露,台達電關注機器人的應用如巡檢、環安衛等,這類機器人不一定需要人形,也可能是輪式、四足式,甚至需搭配固定式攝影機或無人機來打造完整解決方案。他強調,這是一個涵蓋各類硬體與AI軟體整合的複雜生態系統,單一機器型態無法全面應對所有需求,因此台達電未來的策略會從「應用導向」出發,探索各種協同合作形式的機器人技術,而非僅關注單一機種的開發。

為因應未來多樣化的應用需求,台達電預計將於今年8月正式成立一座以機器人為主題的研究實驗室,聚焦技術開發與應用研究。鄭平表示,這個Research Lab主要是為了強化我們在機器人領域的基礎能力,後續也會視發展成果對外分享。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謝金河「沒付代價下關稅20%可接受」 今年4變數影響台灣 談判關鍵是拿什麼去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