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ESG與碳權之後,「生物多樣性信用額度」成為新興重要指標。台大實驗林處長蔡明哲指出,生物信用額度以「結果導向」與「在地量測」為核心,須透過嚴謹測量與科學佐證,取得具有正面生物多樣性成效的憑證。這不僅有助於提升碳匯,更關鍵在於創造生態系的多樣性價值,進一步推動自然正成長。
蔡明哲也連續三年受邀在全球氣候高峰會(WCS)發表演說,今年將在COP30最重要的周邊會議中,分享元杉森林97.77公頃示範基地的實踐成果。該基地以淺山復育造林為核心,結合棲地修復與物種豐富度提升,成為亞洲地區少數具備國際接軌潛力的生物信用示範場域。蔡明哲強調:「全球四成的永續轉型正發生在亞洲,台灣絕對不能缺席。」

根據《生物多樣性公約》與各項國際環境協定的定義,自然正成長行動必須聚焦於「自然演變」、「生態系」、「物種」三大領域。元杉森林示範場域導入五種以上的衡量指標,包括自然資源覆蓋率、水文系統、碳儲存量、物種分布、滅絕風險等,致力於全面展示生物多樣性的正面變化,符合全球自然信用市場的發展趨勢。
元杉森林總經理胡惠雲指出,「品牌客戶不只關注碳排放,現在更直接要求生物多樣性揭露與具體成果。」她表示,COP30今年11月將於巴西亞馬遜雨林城市貝倫舉行,在「自然」主題下,森林保護、棲地恢復與自然解方正成為國際企業的永續關鍵。她呼籲台灣企業把握趨勢,參與自然與氣候整合的多元解決方案,「花蓮壽豐的示範林區,已是連結自然信用與實際行動的起點。」
隨著全球自然風險與生物多樣性議題升溫,台灣搶先布局示範場域,不僅為國際市場樹立標竿,也有助於引導企業與民間力量攜手打造兼顧生態、經濟與永續的未來。

全球Q3企業樂觀指數降6.5% 台企指數卻逆勢回升1.5%三大原因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