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託投信表示,川普雖提出「對等關稅」,但具體方案最快4月初公布,市場已部分消化相關利空。然而,美國2月服務業PMI初值僅49.7,遠低於市場預期,並跌破榮枯線,創下2023年1月以來首次萎縮;此外,消費者信心指數亦大幅下滑,反映川普政府削減開支與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導致美股四大指數全數收黑,道瓊指數更重挫逾700點,創今年來最差單日表現。
另一方面,近期陸港股受惠DeepSeek技術突破帶動科技股價值重估,吸引外資大舉流入,部分資金亦外溢至亞洲新興市場。MSCI亞洲(日本除外)指數上漲1.5%,連續六週走高,創2022年11月以來最佳紀錄,顯示投資人對美股高檔風險意識升溫,轉向低基期市場。
觀察近期新興亞洲市場資金流向,外資單週淨流入8.8億美元,其中台股獲外資回補,單週淨流入10億美元,帶動台股上漲2.5%。韓股與印尼股市雖遭外資小幅賣超,但仍逆勢勁揚2.5%,表現與台股並列新興亞股前段班。今年以來,韓股累計上漲9.8%,為新興亞股中漲幅冠軍。
中國信託投信指出,台股今日雖受美股影響低開,但跌幅相對有限,傳產股如重電、製鞋表現強勁,而電子股成交比重連續兩週下滑。不過,AI仍為長期趨勢,加上戰後重建題材發酵,資金輪動格局健康,台股長線多頭趨勢不變,建議投資人可逢低布局具前景的產業。
越南股市方面,受美元指數震盪走弱及關稅利空尚未發酵等因素支撐,上週連續四個交易日收紅,指數單週上漲1.6%。權值地產股回升帶動大盤,原材料與工業股亦同步反彈。
中國信託越南機會基金經理人張晨瑋指出,今年越股有三大利多支撐:第一,越南官方設定放款成長目標高於去年,壞帳問題趨穩,銀行業績表現可期;第二,越南政府精簡改革後,公共與民間投資加速,有利原材料與基建產業;第三,美元自高點回落,若趨勢延續,資金有望回流亞洲市場。考量越南在供應鏈重組的戰略地位,以及2025年有望升級為新興市場,長期發展潛力仍然看好,建議投資人可採定期定額方式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