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燦鳴近日在個人專欄中表示,美國現階段不具備用台製晶片取代本土生產的能力,對台積電加稅不僅荒唐,還可能衝擊美國在AI領域的競爭力。
他指出,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設立的工廠迫於美國政府施壓,可能被迫分拆股份之後,在紐約證交所或那斯達克上市,台積電總部的持股將逐漸減少,可能會以某種技術和管理許可的協議方式進行,特別是川普對墨西哥、加拿大持續徵收關稅,並對中國加稅,種種政策都可以解讀為,美國要讓台積電在當地進行更多業務的談判開端,也代表亞利桑納廠獨自進行先進製程研發的機會降低。
高燦鳴認為,增加關稅對整體有負面影響,但過去確實有發揮作用的案例,例如印度總理莫迪十年前宣布的「印度製造」政策,其中調升進口徵稅,迫使更多國內電子產品組裝,確實產生效果;然而美國不具備用台灣製造的晶片取代本地生產的替代品所需的能力,與印度的案例存在一些差異。
他進一步說,印度擁有豐富的工人,還有數十年組裝智慧型手機、個人電腦和其他電子產品的經驗及硬體,也能求助多家海內外公司建立產能,但美國製造先進晶片的傳統已經消失,目前只能倚賴台積電,這也是如今走到這一步的原因。
高燦鳴認為,如果川普執意對台灣晶片徵收100%的關稅,對美國在AI競賽中保持領先地位的計劃來說「將是一場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