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董事會由10名董事組成,包括7名獨立董事,包括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台積電榮譽副董曾繁城、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前行政院院長、東洋董座林全為中華民國國籍。其中,國發基金為台積電單一持股最大股東,約有6.38%,約有165萬張台積電股票,並在董事會有一席法人代表,2024年6月由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出任。
統整法人與市場討論,由於美國總統川普先前揚言,將對台灣晶片課徵100%關稅,外界關注這次台積電董事會是否討論到相關應對措施,包括加強與美國政府的溝通,或是增加在美國的投資額度等。獨立專欄作家高燦鳴(Tim Culpan)也指出,由於美國不具備以美國本土晶片製造取代台灣廠商的能力,對台積電等台灣半導體廠商加徵關稅相當荒唐,甚至可能損害美國AI競爭實力。
此外,有外媒報導,台積電業內人士指出,目前考慮調漲晶圓代工報價,將從原先定好的5%上調至15%,以因應川普可能對台積電課稅,所帶來的額外損失。不過,報導也指出,台積電可能會把大量的晶片產能從轉移至美國生產,如同川普第一任期蘋果獲得關稅豁免一樣。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在先前法說會指出,台積電與美國政府有良好溝通,但是當地的半導體供應鏈不完整,有些需要從台灣運送到美國,這也需要美國政府持續幫忙,無論是任何方面。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第一座晶圓廠於2024年第四季採用4奈米製程技術進入量產,良率與台灣相當。第二座與第三座晶圓廠計畫採用更先進的3奈米、2奈米技術,進度符合預期,顯示台積電在美國的生產能力逐步提升。
外界也關注是否最先進製程,包括2奈米製程,是否會在以後台美同步製造?對此,魏哲家指出,因為研發與製造技術是綁在一起,所以最先進的技術一定是從台灣開始。
魏哲家表示,在當前全球化碎片化的環境下,海外晶圓廠的成本普遍高於台灣。台積電將憑藉其領先的製造技術及大規模生產優勢,確保在各營運所在地維持最高效且具成本效益的製造服務,同時支持客戶的成長需求。
台積電2奈米製程將在今年下半年量產,在智慧型手機和 HPC 應用的推動下, 台積電2奈米技術在頭兩年的產品設計定案(tape outs)數量將高於3奈米和5奈米的同期表現。台積電預計在高雄、新竹寶山兩個2奈米產線,供應全球最先進的製程技術。先前市場傳出,台積電目前持續擴大在南科3奈米、CoWoS產能,並持續在台灣多個地區推動先進封裝產能產線。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https://static.nextapple.tw/web/layout/img/clicktonext.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