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振甫於1954年接手台灣水泥(台泥),將其從國營轉為民營,並於1962年使台泥成為台灣第一家股票上市公司。不僅穩固了台泥在建材市場的領導地位,也藉由國際化布局擴展集團的業務版圖。隨後,他與林伯壽等人創立國際中橡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台灣第一家聚丙烯原料生產者福聚股份有限公司,進一步多元化集團的業務範圍。
然而,辜振甫並未偏重個人直系後代的繼承權,反而設計了「叔侄傳承」模式,即由他領導辜家企業,後續由辜濂松及其後代延續部分產業,以此顧全家族利益。然而,隨著辜啟允(辜振甫長子)所掌管的業務在1999年出現虧損,叔侄合作關係逐漸瓦解。
2001年,辜啟允罹患膽管癌,辜振甫與辜濂松達成協議,正式進行家族事業的分家。協議中,辜啟允與辜濂松進行債股轉換,將辜啟允持有的股權轉移給辜濂松,以確保旗下上市公司不受牽連。當時雙方討論後分家結果分為台泥集團(台灣水泥、中橡、福聚等三十多家公司為核心)專注於傳統建材及相關產業,由辜振甫的次子辜成允負責經營。與以中信銀行為主,專注在金融業務的中信集團,並交由辜濂松及其後代經營。這次分家讓兩大集團各自專注於不同的產業領域,並確保集團的穩定發展。
2003年,辜成允接任台泥集團董事長,在面臨辜振甫及辜啟允相繼辭世的打擊下,他憑藉果斷的管理風格,帶領台泥突破困境,積極進攻國際市場。他將台泥從「高碳排放大戶」轉型為「綠色水泥模範生」。
而辜嚴倬雲因其出身中國啟蒙思想家嚴復家族,自幼受文化熏陶,對公益與社會責任抱有深刻信念。她長期擔任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主任委員,致力於提升女性權益、推動軍眷照護與社會福利,並在1988年解嚴後領導婦聯會轉型為非政府組織(NGO),專注扶弱濟貧、教育與醫療等領域,倡導「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公益理念。2007年創立「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保存全球熱帶植物多樣性,迄今已培育超過3.4萬種植物,展現對環境永續的前瞻視野。她同時積極參與國際婦女組織,為台灣女性發聲,並促進兩岸文化交流,支持辜振甫與汪道涵的會談,與中國婦聯主席顧秀蓮合作推動和平與文化互動,為家族注入永續發展與社會責任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