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事件引發資本市場開始質疑美國對中國的AI技術封鎖是否失效,甚至影響到北美4大CSP(亞馬遜、Google、微軟、Meta)對AI晶片的需求,連帶使輝達股價波動,改變AI產業投資邏輯。

但中國AI真能「彎道超車」?雖然OpenAI推出新模型速度的確有放緩跡象,但黃仁勳在CES提到「縮放定律」(scaling law),除了前期訓練,後期訓練及測試時間縮放(Test Time Scaling)也是AI發展的關鍵。此外,DeepSeek被指透過5萬顆遭出口管制的H100晶片訓練AI,而非論文所稱的2048顆H800,中國走私輝達AI晶片並非新鮮事,去年外媒就曾報導,近期更有企業疑似透過新加坡等第三國購買輝達AI晶片。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在美國封鎖下,仍逐步累積算力資源。

此外,DeepSeek運用蒸餾模型(Model Distillation)與API開源策略,降低計算成本,雖稱不上創新,卻讓市場看見不需大量砸錢購買AI晶片,也能打造高效能AI模型,讓AI更快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

若DeepSeek想朝通用人工智慧(AGI)邁進,仍需龐大算力支持,反而需要更多AI晶片,因此,輝達、AMD、英特爾等處理器廠商迅速行動,宣布自家產品支援DeepSeek模型,微軟更稱可在Copilot+ PC運行。與其討論中國AI是否「彎道超車」,不如說這場技術突破促使美國企業尋找新的AI發展路徑。與其恐慌,若矽谷選擇擁抱變革,探索新的AI發展模式,這才是美國在AI競爭中的核心優勢。

延伸閱讀:壹短蘋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貿易戰開打!加拿大、墨西哥出手反擊川普關稅 中國「最乖」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