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賢在座談上指出,AI不會是單一產品,像是前幾年的智慧音箱、機器人甚至是蘋果的Siri,會像是網路一樣,是一種趨勢,瀰漫、浸潤在所有硬體,從感測晶片、鏡頭或伺服器機櫃,都會充滿AI概念,像是手機開始標榜他們有NPU晶片、與ChatGPT合作等,PC等硬體廠商也會與一些軟體像是生產力工具合作,接著是所有的平台都會受到影響,AI時代的來臨可以造福消費者,而台灣也要改變過去重硬體輕軟體、重製造輕應用等觀念,推動台灣在AI產業鏈有更多的價值。

至於近期頻頻對能源議題提出意見,尤其是核電相關,童子賢在會前受訪時提及,期盼台灣的能源供應可以維持穩定,品質也要維護,經濟效益就是電的價格,不要帶給大家過於沉重的負擔。

童子賢則是在會中說明,由於台灣工作型態關係,台灣發展AI及先進晶片,人均用電量其實只比美國少一點,並舉例夏天這麼熱,大家會回去吹冷氣,要睡覺的時候又良心不安,覺得吹冷氣污染地球,但實際上,民生用電僅占台灣用電量18%,工業用電則是56%,服務業約19%,剩下10%不到約用在農業,也就是說,大眾就算節約用電,頂多就省下1~1.5%,「中暑以後耗費更多資源去救助你的健康,所以只好跟智輝兄(經濟部長郭智輝)說聲抱歉,我還是要吹冷氣」。

童子賢提出數據解釋,台灣2023年總用電量為2821.4億度電,未來三四年內可能超過3000億度。若每度電的發電成本增加五毛錢,總成本將增加1500億元。童子賢呼籲,應該尋求優質且經濟效益高的發電方式,以更好地利用資源和預算,滿足各方面的需求。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2025年首個交易日 美股走勢震盪多收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