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曾在網路泡沫時期擔任熱潮最中心的企業思科(Cisco)首席執行長、現在為風險投資人的John Chambers表示,兩者的確有些相似之處,但最大的差別在於,AI浪潮與網路泡沫時期,有不同於以往的生產力革命性變化。John Chambers目前正把大筆資金押注在AI領域。

輝達在過去兩年有相當驚人的表現,這也是2019年2月由亞馬遜短暫登上全球市值王寶座以來,5年來第四家(包括微軟、蘋果)挑戰成功的公司,輝達從1年前全球排名第五,2年前全球排名第十,甚至在5年之前,連前十名都沒有進入過。微軟、Meta和亞馬遜等科技巨頭爭先恐後搶進AI賽道,希望取得先機,導致晶片採購狂潮,讓輝達收入推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今年5月揭露的財報指出,營收來到260億美元,為去年同期的3倍以上,有關於AI業務的資料中心營收來到226億美元。

輝達也是2023年標普500指數表現最好的股票,今年以來持續大漲超過160%,而輝達在本月初進行拆股,1拆10之後低廉的股價吸引了更多散戶買進。

CFRA Research分析師Angelo Zino表示,這個世界變得愈來愈受到AI所驅動,預計輝達未來10年會變成對人類相當重要的公司,並盛讚輝達的晶片是本世紀最偉大的發明。至於市場資金持續湧入AI,這也引發市場對於熱度能否持續感到懷疑。根據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 於今年3月估算,從AI熱潮爆發以來,已經有超過500億美元的資金進場買進輝達股票,但是生成式AI相關的新創企業只帶來30億美元銷售額。

紅杉資本合夥人Sonya Huang當時指出,這是一種非常不平衡的情況,有些問題正等待解決。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Neil Shearing則是表示,AI浪潮的泡沫可能還會持續推升美股在未來1年半上漲,不過這終究會破滅,美股注意會迎來一段明顯表現不佳的時期。

報導也提到,黃仁勳在台灣引起的巨大轟動,過往這種光環只會給予流行歌手和運動員,而非61歲的科技企業高層,John Chambers認為,黃仁勳的輝達與思科處境不同,雖然面臨類似挑戰,由於輝達的主導地位相當巨大,這與網路泡沫時期的思科相當相似,而輝達也在面對對手日益增加的競爭環境,思科當時也受惠於整體行業開始盈利之前的投資。

不過,資深專欄作家James Mackintosh也警告,輝達現在的情況已經變成,只要輝達成功美股就成功,若是輝達光芒不再,其他AI股可能也不會有多好的處境。而投資人透過低廉的市值型ETF,追蹤包括輝達等科技巨頭的巨大漲幅。與此同時,美國聯準會官員仍然強調,需要更多的經濟數據才能取得通膨照著原定軌道下降的信心,這使得對於利率相當敏感的科技股可能在更為鷹派的言論出爐後隨之下跌。

James Mackintosh認為,對於經濟衰退與高利率環境可能更持久等不利因素,都被這些科技巨頭的漲勢所掩蓋,現在仍在風頭上所以大部分人看不見風險,但是這樣的好光景還能持續多久?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梁見後受邀巨人隊主場開球!「93」號球衣竟同黃仁勳 原因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