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電子總經理戴尚義表示過去一年對公司來說是個很大的轉變,2024年中國、美國各占創意營收約三分之一,其他國家合計約三分之一;但從2025年開始,營收結構出現明顯變化,中國區比重已降至20%以下,美國則超過60%,保守估計也達50%以上。
戴尚義坦言,美國新增的BIS(出口限制)措施對供應鏈造成重大影響,這讓許多部分原本安排於中國蘇州封測的訂單必須緊急轉回台灣,造成台灣本地後段封測產能(OSAT)爆了,大家都在搶,從以前搶晶圓代工的產能,現在變成搶CoWoS產能,尤其是客戶若是要導入CoWoS產能,時程可能還會往後延個4到5個月,這讓公司也必須為了搶產能而四處奔波。
戴尚義表示,這波調整雖然辛苦,但預期2025年下半年起可望步上正軌,對2026年以後則充滿期待,雖然出口限制與匯損仍會造成壓力,導致獲利表現暫時落後給銷售數據,甚至是某些新接案本預計今年出貨,是否將延至明年仍未確定,但目前掌握訂單量顯示成長可期。
針對AI相關營收表現,戴尚義說明,2025年比重約為25%,明年有望提高或是持平,預計CSP訂單今年下半年放量,3個合作案今年底、明年初開始量產,明年會持續推動營收,至於今年貢獻主力的數位貨幣專案,明年比重會降低,但仍是短期營收主力之一。
至於半導體關稅議題,戴尚義坦言,不知道半導體關稅要怎麼課徵,因為課稅要精準掌握轉了多少錢,才能收稅,對於創意來說,這是提供服務,這是包括在產品價值裡面,實際上很難被挑出來單獨課稅。
戴尚義舉例指出,若美國客戶的晶片由台積電製造、創意提供設計服務,最終出口回美國並遭課稅,該客戶不會向政府反應,而是要求台積電或創意降價,因此衝擊會以間接形式發生。
戴尚義指出,雖然創意設計服務仍會留在台灣,但若晶片最終在台積電亞利桑那廠完成製造,就可避開關稅問題,客戶也不會提出分擔成本的要求。
延伸閱讀:20%關稅衝擊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