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致力於營造科技與生態平衡,為確保生態系統永續使用並維持生物多樣性,自 2022 年第四季啟動營運廠區「自然與生物多樣性依賴及衝擊評估」 ,更於 2023 年提出 《生物多樣性宣言》,承諾採用「避免、減少、復育及抵減」的衝擊減輕對策,落實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相應行動。

今年,台積電於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進一步啟動「Eco Plus!-生態共融計畫」,針對長期以來的廠區周邊生態維護與稀有物種復育行動深化與展延,擴大串聯政府單位、非營利組織與非政府組織、學術機構與企業夥伴資源,不僅在現有行動基礎上進行策略強化與效益整合,亦推動教育培力,為綠色保育行動賦能。

台積電人力資源資深副總經理暨 ESG 委員會主席何麗梅表示,「做為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公司,我們深刻了解自身對環境和生態保育承諾的堅持,將對整體產業供應鏈起到關鍵的促動作用。台積公司很高興能擔起號召者的角色與責任,攜手產官學研的夥伴共同進行資源串聯與整合,在此一別具意義的日子宣布啟動 『Eco Plus!-生態共融計畫』 。展望未來,我們也期許能在全球營運據點展開類似計畫,全面實踐科技與生態共榮願景。」

台積電 「Eco Plus!-生態共融計畫」 涵蓋棲地面、物種面、知識面三大主軸。計畫首發將以台中廠區周邊為起點, 攜手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連結筏子溪與大肚山的破碎生物棲息地,推動友善農作、山林綠帶營造與廊道結構物切割改善、溪流藍帶友善管理等棲地營造與保護,完善淺山庇護傘;在物種保育方面,除了長期進行的近自然林營造與稀有物種生態復育,本次計畫將新增納入巴氏銀鮈、環頸雉、草鴞、穿山甲、石虎、柴棺龜等 6 種瀕危物種保育,藉以穩固生物多樣性基礎。

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黃于玻表示,「生物多樣性危機已成為全球嚴峻挑戰,台積電投入台灣淺山庇護傘行動,期許引領更多企業響應,共同建構國土生態網絡。」

知識面則呼應生物多樣性宣言中的推廣自然與環境教育策略, 與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合作 , 建立生物多樣性獎項, 激勵全台大專院校與研究機構 、碩/博士生 、生態相關學生社團等提出保育研究與計畫,並邀請研究機構、非營利組織與非政府組織據此發展落地執行規畫,目標為支持及培育多達 96 名生態潛力學者與 63 件關鍵生態研究,並透過舉辦生物多樣性交流研討會,促進跨域交流和國際人才接軌。

此外,亦透過「eBird Taiwan 鳥類資料庫」 與 「iNaturalist 愛自然」推廣公民科學家,建構全齡生態教育策略,為環境友善與生態保護意識的建構播下關鍵種子,進而投入資源發展 Merlin APP 鳥音辨識工具與 AI 物種辨識系統,深化與擴充台灣在地生態資料庫,用行動促進生物多樣性主流化。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所長楊嘉棟表示:「『用行動,讓生物多樣性成為主流』是本次生多所與台積公司合作主軸,藉由設置獎學金與推廣 iNaturalist 愛自然,提升公眾認知,鼓勵各界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育,攜手守護台灣的美麗生態。」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秘書長呂翊維表示:「推動台灣鳥類地圖計畫、強化 Merlin 鳥音辨識是台灣鳥類公民科學重要里程碑,台積公司的支持讓我們更有動力投入,深化民眾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與參與,促進保育工作。」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食品界米其林」ITI風味絕佳獎 台糖五項食品獲獎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