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球景氣放緩、需求萎縮,導致台灣外銷產業面臨庫存太高、訂單不足的困境,主計總處及國內主要智庫一再下修經濟預測,2023經濟成長率跌破1.5%、僅剩1.42%,為14年新低。
2024年隨全球終端商品消費回溫,製造業庫存去化告一段落,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世界貿易量成長率回升至3.5%,可望帶動台灣出口表現,今年經濟表現將優於去年,已成為各界共識。
儘管今年揮別景氣逆風,台灣面臨的總經環境仍充滿不確定性,帶給新執政團隊挑戰,而第一道必須留意的課題,就是出口產業不均衡復甦。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指出,出口產業逐漸走出谷底,又以資通訊產業顯著轉好,但其他如紡織、石化、鋼鐵、橡塑膠等傳產,還沒看到明顯復甦;傳產去年已經很辛苦,今年復甦腳步又比較慢,執政團隊應思考有無政策工具可幫忙。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則提醒,新的執政團隊上任後,應妥善處理中國貿易壁壘問題,雖然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占台灣整體出口比重有限,但ECFA關稅減讓喊卡,對傳統產業形同雪上加霜。
吳大任進一步分析,台灣是出口導向的小型經濟體,能否加入區域經濟整合體系相當關鍵,如果兩岸關係穩定,有助爭取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這對台灣出口產業至關重要。
出口產業表現與國際情勢息息相關,不見得完全操之在我,相較之下,物價、低薪等內政議題攸關民生,又受社會大眾關切,孫明德表示,物價將是執政團隊必須謹慎看待的第2道課題。
孫明德表示,國內外物價都有趨緩態勢,根據主計總處及智庫預測,也都認為今年台灣消費者物價上漲(CPI)將穩步下降,但這不代表台灣已經揮別通膨陰霾。
孫明德直言,過去2年,全球都面臨通膨壓力,台灣物價漲幅相對緩和,中油、台電以及政府政策扮演平抑物價的重要角色,把原物料價格上漲的影響壓住,不過近期紅海風波不斷,航運價格上漲,以哈戰爭遲未落幕,這些衝突因素都可能再次牽動物價。
年輕人最關注的問題少不了高物價、低薪,因此總統大選前,各政黨候選人紛紛喊出青年政策,希望改善低薪,讓年輕人看得到未來,選後社會大眾也將緊盯執政團隊如何對症下藥。
「台灣低薪基本上是服務業造成」,吳大任直言,台灣製造業以出口為導向,面對全球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力,因此許多科技業可以支付高薪給員工,但服務業以內需市場為主,主要消費能量又集中週末,導致服務業傾向聘請只需支付基本薪資的臨時工、工讀生,難以提供較優質的服務品質,同時也將整體平均薪資往下拉。
吳大任認為,要改善青年低薪必須對症下藥,正視服務業的結構問題,平日週間客源不足,獲利有限情況下,難以提升服務品質,遑論替員工加薪。
「解決低薪,要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吳大任直言,廠商能不能替員工加薪,第一要有能力,第二才是意願,政府提高基本工資、帶頭替公務員加薪,是在意願面引導企業,但忽略「能力」這個大前提。
吳大任建議,新執政團隊應思考如何擴大服務業需求,最好的方式是多吸引外國人到台灣消費,擴大內需市場能量,業者營收增加,才有能力替員工加薪。
製造業、服務業各自面對不同挑戰,但都相當關注台灣的能源路徑,孫明德認為,新執政團隊應對未來能源政策有更進一步的說明。
孫明德解釋,蔡政府所提的能源政策,背景已經與現在出現落差,當時天然氣很便宜,近幾年則因俄烏戰爭,能源價格漲了一波;未來台灣能源政策勢必得將地緣政治風險納入考量,能源路徑是否需要微調,或是做出重要改變,企業界相當關心。(中央社)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