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指數投資組合主管Dina Ting指出,韓國股市的飆升,來自於國防與航太產業向歐洲擴張的利多,韓國航太企業已在德國設立生產基地,並同步推動波蘭、羅馬尼亞與加拿大等國項目,成功打進歐洲加大國防預算後的訂單市場。此外,韓國總統選舉落幕後政局趨穩,為市場注入信心。今年截至6月初,南韓ETF資金淨流入激增121%,為亞洲市場之冠,KOSPI年初至今漲幅已達34%,遠勝S\&P 500表現。
德國股市的強勁表現則來自三大因素。首先,相較美股重科技股,德國及Stoxx Europe 600指數金融與工業股權重明顯偏高(共占42%),提供產業輪動機會;其次,德國政府今年初啟動上千億歐元基建與國防投資計畫,扭轉過去財政保守形象,成為經濟新動力;第三,在美國稅改與美元吸引力下滑背景下,歐元區資產吸引力上升,截至6月初歐洲區ETF資金流入已達2389.7億美元,並持續增加。北約峰會更推動國防支出上修至GDP 2.5%,為相關產業注入中長期成長動能。
Dina Ting表示,墨西哥在「近岸外包」浪潮中受益匪淺,吸引製造業轉進。雖然鋼鐵出口面臨美方潛在新關稅風險,加上美國收緊匯款與移民政策導致墨西哥匯款年減18.7%,但墨股抗跌力仍強,主因其產業結構以穩健現金流的消費必需品與通訊服務為主,目前本益比僅12.6倍,低於五年平均的19倍,顯示估值具吸引力,成為資金避風港。
巴西則成為「中國加一」戰略的主要受益者。在全球尋求去中化供應鏈下,中國將部分農產品需求轉向巴西,大豆與肉品出口明顯成長。同時,巴西總統魯拉訪中成功促成約48億美元投資與合作案,深化中巴經貿連結。儘管巴西面臨財政壓力與即將展開的2026年總統選舉變數,但其大宗商品優勢與低報復性關稅風險為其提供避險價值。市場也對潛在新領導人出現抱有樂觀期待,可能成為新一輪投資催化劑。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資深副總經理羅尤美指出,對一般投資人而言,建議以美國與全球平衡型基金為核心配置,股票基金則看好科技、非美元資產則聚焦日本與印度基金。若看好上述表現突出的單一市場,建議透過美國掛牌ETF參與,如韓國、德國、墨西哥與巴西ETF皆具代表性,能以更高效率捕捉當地市場脈動,並分散政治與匯率風險。
隨著川普對等關稅與地緣政治風險升高,全球資本正積極尋找區域性增長動能與估值洼地。韓國的國防工業外銷、德國的基建政策轉向、墨西哥的近岸製造優勢與巴西的農業出口潛能,皆呈現出高度區域特色與政策紅利。投資人應從產業結構、政策支持與估值基礎出發,佈局具成長潛力且抗震能力強的市場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