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台灣的「印刷電路板」(PCB)產業,是由美國「安培電腦」在台灣投資建廠,之後方有本土的「印刷電路板」產業的崛起。

台灣的LCD產業,最早也是由外商在台灣投資設廠引進技術,之後帶動本土廠商投入,建立台灣的產業鏈。

1976年台灣「敬業電子」引進美國「休斯公司」的技術、材料和設備,開始生產電子錶使用的TN LCD。

1980年代初,日本「夏普」和「愛普生」公司,先後在高雄和台中設廠,生產大尺寸的TN-LCD。1992年,「碧悠電子」引進美國「歐利寶」公司技術,在新竹生產STN LCD。

1990年,在「台中潭子加工區」成立的「勝華科技」,以及1994年,在「高雄加工出口區」成立的「全台晶像」,皆是由日本公司在台灣廠的技術延伸,創立的公司。這兩家公司初期皆是以中小尺寸LCD模組,為主要營業項目,之後擴充到觸控面板等產品。

兩家公司的營業規模有很大的差距,勝華科技2012年營業額突破千億元,達1022億元,之後開始下滑。2013年,營業額為764億元,2014年,營業額為630億元,就在這一年,勝華科技爆發財務危機,公司倒閉。從高點滑落,到倒閉,僅短短數年,勝華科技快速殞落,在當時引起很大的震撼。

相較之下,全台晶像的營業額就小很多,2012年全台晶像營業額為37.4億元,僅當年勝華科技的3.66%。2022年,全台晶像營業額為46.9億元,公司沒有快速成長,不過仍然能在產業中繼續經營。

1993年,由於勝華科技由於經營不善,央請「黃顯雄」接手。黃顯雄赫赫有名,他是當年台灣派到美國RCA受訓的工程師之一,之後歷任聯電廠長、副總,欣興電子、碧悠電子等要職,人脈、經驗豐富。

由於黃顯雄在業界經驗豐富,因此接手勝華科技後,公司發展順遂。加上當時流行「電子雞」,對小尺寸面板需求殷切,市場情況熱絡。由於黃顯雄熟知消費電子市場的「大起大落」,因此當時勝華科技對「電子雞」面板市場沒有過度投入,因此市場反轉時沒有受傷。

手機在1990年開始流行,為中小面板廠帶來龐大的商機,從早期的單色顯示幕,到之後的彩色顯示幕,市場規模龐大且快速成長,成為各大面板廠兵家必爭之地。

勝華科技從單色LCD面板進入手機市場,手機面板進入彩色後,勝華科技也積極進入此市場。不過勝華科技屬LCM(液晶模組廠),必須向面板廠購買面板組裝。

2006年,勝華科技趁TFT LCD面板業不景氣之際,買下「瀚宇彩晶」兩座小尺寸面板廠。這讓勝華科技的供應鏈更加完備。可惜的是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讓勝華科技吃下不少苦頭。

黃顯雄為了突破困境,開始轉進觸控面板商機。2007年iPhone問世,觸控面板成為智慧型手機的必備配備,也讓勝華科技取得重大的市場。勝華科技成為蘋果公司的供應商,提供觸控面板模組。

2010年勝華科技營業額為639億元,2011年營業額為930億元,2012年突破千億元,達1022億元,這主要是拜蘋果公司的訂單之賜。

在公司營業額一路向上之際,勝華科技大舉投資擴張生產線,2010年到2014年間,勝華科技投資近500億元,擴建產線,過度投資埋下財務危機。

「內嵌式觸控」及「薄膜式觸控」技術的興起,讓勝華科技失去不少市場,加上中國供應商的崛起,也讓勝華科技失掉不少訂單。

勝華科技於2013年左右,失去蘋果公司訂單,只好轉接小米等大陸品牌手機訂單。由於中國手機廠訂單對勝華科技而言,利潤微薄,使勝華科技營運陷入虧損。

原本被勝華科技寄予厚望的「筆電觸控面板」市場,沒有如預期發展,這造成勝華科技失去新的成長動能。

勝華科技成功的因素,是快速切入市場,轉進新技術。加上黃顯雄豐沛的經驗,與積極地經營策略,讓勝華科技由一家中、小型的LCD模組廠,「脫胎換骨」成為一家千億元營業額規模的大公司。

然而在新的觸控技術的問世後,勝華科技無法跟上,加上中國廠商低價競爭,勝華科技無法獲利。最重要的是勝華科技在該保守時,仍大舉投資擴張,造成之後財務周轉不靈的重要原因。

壹蘋新聞網-投訴爆料

爆料網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

壹蘋娛樂粉專壹蘋新聞網粉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CES利多對撞川普上任、春節連假 法人建議見好即收謹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