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對陸港出口135.6億美元,較上年同月減35.8億美元,其中電子零組件減 14.0億美元、資通與視聽產品減4.8億美元、塑橡膠及其製品減4.0億美元、 光學器材減3.1億美元、化學品減2.5億美元。

對日本出口29.6億美元,較上年同月增3.9億美元,其中電子零組件增4.6億美元,資通與視聽產品減0.4億美元、化學品減0.2億美元、基本金屬及其製品減0.2億美元。

對美國出口58.8億美元,較上年同月減7.5億美元,其中基本金屬及其製品減 3.0億美元、玩具與運動用品減1.6億美元、塑橡膠及其製品減1.4億美元、機械減1.3億美元,資通與視聽產品增1.9億美元。

累計1至11月對中國與香港出口1716.4 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減1.6億美元,對東協出口749.0億美元,增110.8億美元,對日本出口310.3億美元,增 45.8 億美元,對美國出口693.9億美元,增95.3億美元,對歐洲出口379.5億 美元,增30.0億美元。

上述五大市場僅對陸港出口規模略低於上年同期,餘皆創新高。

 

統計處長蔡美娜表示,11份外貿用「黯淡無光」來形容,出口規模值降到361.3億美元,是近19個月來的低點,且去年基期高,年減幅擴大到13.1%,延續第3個月的負成長,減幅創下2016年2月來將近7年的最大降幅。

主因為全球高通膨及升息壓力,終端需求萎縮,加上中國封控對消費活動造成干擾,供應鏈都還是深陷在庫存調整中,還沒有看到落底的跡象,這也造成旺季出口效應落空。

她說,這個月科技產品也露出疲態,11個主要出口項目都轉為負成長,也是2016年5月以來第一次看到的狀況,主因為中國需求減緩,影響最大,其中塑橡膠和光學器材減幅都超過3成,分別連續9及13個月的下跌,表現最弱。

年減幅度超過2成但不到3成的出口貨類有金屬貨類、化學品及紡織品,主要也是客戶端態度觀望,加上還是積極在去化庫存的階段。而比較穩定的有電子零組件、視聽產品及礦產品,但接下來也無法抵擋外在大環境的走弱。

出口進口除了日本攀升,其他國家都是下挫的,主因是日本的電子零組件的拉貨強勁,11月對日本出口為29.6億美元,是歷年單月第3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