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9月中旬提出10年「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因台灣工業用電佔比近6成,為求電網分散,台電規劃5大電廠配對7大園區「電廠直供園區」,透過新設161KV(千伏特)以上的輸電線路,直接把電力送到竹科、中科、南科等重要園區,約全台三分之一供電量直送用電大戶,包括大潭電廠直供新北產業園區、桃園工業區;通霄電廠與離岸風電供應竹科;台中電廠、離岸風電直供中科;興達電廠供應給南科、橋科,大林電廠直供楠梓產業園區。

不過遠見雜誌近日報導,政府日前宣布推出5645億的「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保證從此不再發生303大停電。但光是9月以來,高雄至少發生8起停電,9月26日傍晚楠梓區又有1542戶家庭受影響,韌性計畫卻隻字不提「電力來源」,質疑真的能讓台灣遠離限電、停電危機嗎?

台電今舉辦「第23屆瓩設計獎」起跑記者會,台電總經理王耀庭會後接受媒體訪問並回應上述問題。

王耀庭表示,所有電力系統包括電源端、電網端及用戶端,為什麼「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著重電網,是因為303大停電是電網端出問題,不是用戶端或電源端的問題,因此以強化電網韌性為主;他表示「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綱要性已呈報行政院。

台電表示近期公布「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是因為要滿足不斷成長的用電需求,除了電源開發面向之外,更要同步強化電網韌性,才能全面提升供電穩定。

針對電源端開發部分,王耀庭表示,其實投入的經費更多,而且規劃都需要至少6至7年以上。

台電則說明,每年於長期電力規劃中,與能源局共同對外說明,為了國際減碳趨勢,台電積極推動碳排量減半的燃氣機組,目前大潭、興達、台中、通霄二期等燃氣發電計畫已同步展開,另有協和及大林計畫尚在環評階段,加上採購民營IPP燃氣機組電力,新增燃氣機組預估2022至2028年間仍將淨增加1697萬瓩(已扣除屆齡除役容量),持續強化需求管理措施,例如時間電價尖峰時段挪移、需量反應措施調整等,再加上儲能、抽蓄、慣常水力等發展,持續增加供電能力。

另外,經濟部宣布7月起電價平均電價調漲8.4%,台電當時估計此次調漲電價,可望挹注財務290億元,今年1至5月已虧損672億元,累積虧損約1057億元。不過經濟部又於9月底宣布10月電價不調整,台電預估下半年虧損會擴大。

媒體詢問台電目前的虧損狀況,王耀庭表示,目前台電的累計虧損約1500億元左右,預計到今年底累積虧損將來到2000億元,他表示目前國際燃料價格仍處於高檔,且增加達3至4倍以上,明年4月的電價還有一長段時間觀察國際燃料價格變化,到時候才能評估。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粉絲團,即時新聞不漏接★

[壹蘋娛樂粉專]

[壹蘋新聞網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