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指出,詐騙集團不只利用假帳號、假冒親友,還會導入AI自動回覆與深偽影片等技術混淆視聽,手法更為高明且難以察覺。社群平台因開放性高、互動頻繁,更容易讓民眾在「點讚」或「留言」之間,不知不覺被拉進詐騙情境。

根據調查,台灣有 72%民眾曾遇過詐騙情境,其中 13%曾蒙受金錢損失。報告也發現,近五成台灣人每月都至少遇到一次詐騙,顯示詐騙風險早已融入日常生活。

除了社群媒體外,傳統的電話詐騙仍最氾濫,有 50%民眾曾接過詐騙來電,電子郵件(37%)、社群平台(34%)、簡訊(34%)與通訊軟體(27%)亦為主要詐騙管道,反映詐騙集團無所不在,從假快遞、假投資,到假帳號親友,每一個點擊都可能是陷阱。

專家呼籲,面對新型態詐騙模式,僅靠政府執法已無法全面防堵,企業與用戶需共同提高警覺,透過資訊共享與防詐教育強化識詐能力。GASA也預告,將於9月2日至3日在新加坡舉行第三屆亞洲防詐高峰會,聚焦生成式AI、跨境詐騙與數據協作,盼能建立區域聯防新框架。

社群平台成詐騙溫床,Facebook與Instagram為主要管道。 Gogolook提供
社群平台成詐騙溫床,Facebook與Instagram為主要管道。 Gogolook提供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台灣製AI眼鏡來了!HTC VIVE Eagle台灣大獨賣送Perplexity 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