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診翻倍!新冠主流「NB.1.8.1」3進化 醫:死亡率高流感9倍
【江宜潔/綜合報導】國內新冠疫情(COVID-19)持續升溫,疾病管制署昨(27)日公布上週就診超過4.1萬人次,並新增本土102例併發重症、19例死亡,門急診數及死亡個案均比前一週要翻倍成長,另全球近期病毒陽性率亦呈現上升趨勢,其中我國目前主流變異株為「NB.1.8.1」。醫師指出,這次的「NB.1.8.1」病毒特性解析有三大進化,且新冠死亡率和流感相比更高達9倍。
【江宜潔/綜合報導】國內新冠疫情(COVID-19)持續升溫,疾病管制署昨(27)日公布上週就診超過4.1萬人次,並新增本土102例併發重症、19例死亡,門急診數及死亡個案均比前一週要翻倍成長,另全球近期病毒陽性率亦呈現上升趨勢,其中我國目前主流變異株為「NB.1.8.1」。醫師指出,這次的「NB.1.8.1」病毒特性解析有三大進化,且新冠死亡率和流感相比更高達9倍。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2名醫師近日在國際頂尖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發表投書,指稱台灣健保體系即將崩潰,並提到急診壅塞等問題。然而,文中竟誤把Omicron重症患者中病毒株佔比58.2%,錯誤引用為新冠死亡率,引發國內醫界與政府高度關注。衛福部長邱泰源痛批:「這種錯誤數據會讓國際誤解台灣醫療,真的很不應該。」
【即時中心/綜合報導】國際知名醫療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昨(26)日刊出一篇台灣醫師的讀者投書,文中論及台灣全民健保瀕臨系統崩潰(Taiwan's national health care on the brink of systemic collapse),並指稱在台灣的住院患者死亡率為58.2%,該文刊出後,引來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醫師陳志金等人點出文中數據錯誤,投書醫師任職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已發出道歉聲明,表示該則投書內容多處錯誤,其中58.2%的病患是指感染人數,而非死亡率。
【即時中心/綜合報導】新變種病毒「XBB.1.5」號稱是目前「免疫力脫逃能力」的大魔王,現已成美國的主流病毒株!胸腔重症科醫師蘇一峰也警告,Omicron確診者要小心重複感染。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美國近來轉涼,讓今夏的新冠肺炎疫情稍見趨緩,不過專家示警新的Covid-19病毒變異株正在歐洲蔓延,美國及中國已爆發多起病例。
【蔡曉卉/綜合外電】美國醫學會旗下《JAMA Network Open》期刊上的最新研究顯示,現有原始疫苗和加強針對Delta和Omicron變種病毒的有效性會隨時間而減弱,若要有效預防Omicron變種病毒,至少要打3劑疫苗。
COVID-19病毒不斷變異,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昨天表示,COVID-19最近的突破都在Omicron「家族」裡面,「它很難再突破出去了」。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Omicron亞型變異株層出不窮,近來又冒出BQ家族、BF.7、XBB.1等,對此專家說,Omicron比Delta弱一些,且曾染疫或打過疫苗者增加,感染後多為輕症,使疫情延燒更久,因而演化出許多亞型變異株,其雖會減弱疫苗防感染效果,但致死率也會下降,未來重點將觀察「抗藥性」變異株會否出現。
【記者林志怡、林芳如/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9/22)召開記者會說明疫情進展,對於重複感染會否導致免疫力下降,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從長新冠與MIS-C(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發生率來看,Omicron對於免疫系統的干擾應小於先前的變異株,長期影響應較低。
中國多地掀起反對嚴厲封控的「白紙運動」。官媒刊載專家研究成果,稱科研團隊的實驗驗證Omicron致病力已大幅降低。
中國春運自7日起至2月15日止,屆時大批城市返鄉人潮勢必往農村與偏鄉集中,《紐約時報》5日報導,未來幾周Omicron病毒恐將在農村蔓延,如此疫情絕非若干人所預料只傳一波就能結束。
中國疾控中心今天公布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在首次感染Omicron變異株6個多月後,再次感染疫情的機率明顯增加,大多數再次感染病例都有症狀,但只有少數人需要醫療干預。
【記者張瑞振/台北報導】公共電視驚傳弊案,「公視台語台」、「公視+」員工將公視的臉書粉專營利匯入自己戶頭,私吞公款達3年,直到今年7月5日才還公款,但公視隔了1個月公告懲處,卻只有記大過1次。
【林士為/綜合報導】新冠病毒疫情上升且處於流行期,6月第2周新增的623例本土確診病例顯示,新冠肺炎疫情正式進入Omicron疫情以來的第六波流行期,增幅將達三成以上,全台各醫療機構均感受到病患數量的迅速增長,台大婦產科醫師施景中表示,一位孕婦懷孕到中期,因為感染新冠病毒,入院後病情惡化,插管送加護病房,施景中提醒大家雖然這個病毒已經弱化,但是傳染力仍高。
【記者林志怡、賴昀岫/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召開記者會說明新冠肺炎疫情發展,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上週共完成125例Omicron基因定序,BA.2.75在本土佔比首度過半,可能已經成為新的主流病毒株;另媒體報導的「雙頭犬」變異株CH.1.1,也是其中一種,台灣在去(2022)年11月20日就已經檢出過。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最新統計,被專家暱稱「艾里斯」(Eris)的新冠新變異株EG.5,最近已成為美國主要流行變異株,但似乎未見重症風險增加或構成直接危險。
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等單位調查分析得知,接種對抗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變異株Omicron的次世代疫苗,保護力可逾7成。
日本正經歷第7波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被認為傳染力高於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的BA.2.75相繼出現在境內部分地區,甚至連位於南境的沖繩縣都確認出現首例。
【記者林志怡、賴昀岫/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19)開記者會,公布74例最新Omicron病毒變異株監測結果,本土變異株仍以BA.5為主,境外移入的BF.7有一例從中國入境。
【栗筱雯/綜合外電】COVID-19病毒過去三年在全球持續造成疫情,病毒也不斷變異,變異株Omicron又自成一個大家族,衍生許多亞變異株,例如BA.2、XBB,流竄全球。印度衛生部今(1/9)公布,自去年12月下旬以來針對境內逾300件陽性檢體基因定序結果顯示,Omicron所有亞變異株與亞變異株的分支均已現蹤印度社區。至於國際旅客抽檢,逾2萬9000人有183人陽性,病毒株以XBB、BQ.1.1、BF7.4.1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