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變異株在全球瘋狂衍生

根據各國報導,美國目前主流病毒株是BA.5,占67.9%,不過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10月14日公布最新數據,Omicron有2個新亞型變異株BQ.1和BQ.1.1病例正快速增加,合計占11.4%,直逼BA.4.6的12.2%。

BQ.1和BQ.1.1是BA.5的分支,目前在英國、德國等歐洲國家,BQ.1病例已超越許多病毒株,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引述英國日前監測資料,指英國和歐洲現比較擔心BQ、BA.2.75、BF.7等3種變異株,占比分別為BQ.1占8%、BF.7占7%、BA.2.75占5%。

不過在新加坡,則以XBB.1亞型變異株較占優勢,蓋過目前主要流行的BA.2.3.20;台灣現階段以BA.5為大宗,還有BA.2.75、BA.4.6及零星BF.7。

羅一鈞也說,不管是前述哪種亞型變異株,都是Omicron的一種,只是不同區域的主流病毒株各異。

專家:疫情拖太久導致持續變異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說,過去Alpha、Delta、Beta、Gamma變異株,都是直接被另一個較大的變異株取代,比如Alpha取代原始株,Delta取代Alpha,沒有像Omicron這樣演化出許多亞型變異株,應是Omicron疫情延燒較久,才演化出許多亞型變異株。

施信如進一步解釋,當確診過的人愈來愈多,無論感染過的是Alpha或Delta,對於Omicron仍有保護力,加上許多人接種疫苗、群體免疫提高,且Omicron毒性又比Delta弱,導致感染Omicron症狀減輕,這也讓Omicron在人群中流傳更久、感染愈多人,因此演化出更多亞型變異株。

所幸沒出現抗藥性病毒株

施信如表示,亞型變異株未必傳染力較強,只是免疫逃脫性會讓確診過或打過疫苗的人再感染,讓亞型變異株更有優勢長存。

此外,施信如說,隨著病毒不斷變異,致死率一定會愈來愈低,從原始株一路到Omicron,雖然現在還是相對嚴重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但未來致死率應會再降。

針對亞型變異株層出不窮,施信如說,變異株即便具免疫逃脫能力,但打過疫苗仍可預防重症、住院、死亡,且現有藥物對Omicron或其他變種病毒株都還有效,所幸尚未出現具抗藥性病毒株。

張上淳:不能排除抗藥性風險

行政院首席防疫顧問張上淳則說,新冠病毒是RNA病毒,可以有各式各樣變化,通常是藥物使用很普遍才會出現抗藥性,而疫情2年多來,前半段除瑞德西韋、沒有很好的抗病毒藥物,且瑞德西韋是注射型,使用量沒那麼普遍,但現在有口服抗病毒藥,若使用普遍,不能排除抗藥性現象。

不過,張上淳也說,現有倍拉維、莫納皮拉韋2種口服抗病毒藥,作用機轉各不同,照理不太容易同時對2種藥都出現抗藥性,若一種失效,還有另一種可用,民眾還不用太擔心。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不漏接! ►壹蘋新聞網 粉絲團壹蘋娛樂 粉絲團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驚!俄蝙蝠驗出新的冠狀病毒 可繞過COVID-19疫苗感染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