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首例腸病毒重症 女嬰一週內進加護!有這些徵兆要注意](https://static-cdn.nextapple.tw/prod/2025-02/77A2738C88BDE8FD0071E9CD430D1F2B/21c4d879235ae5ce2e8bfeac961890e5_512.webp)
2025首例腸病毒重症 女嬰一週內進加護!有這些徵兆要注意
【記者黃泓哲/綜合報導】疾管署今(11)日公布,今年首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為南部一名1個多月大女嬰。她在1月31日開始出現嗜睡、活動力下降及餵食困難等症狀,2月3日更有低體溫情形,隔日因呼吸急促、血氧下降及心搏過慢,緊急送醫並住進兒科加護病房,經檢驗確認感染伊科病毒11型。疾管署提醒,腸病毒重症來勢洶洶,家長務必提高警覺,特別是嬰幼兒的健康狀況變化。
【記者黃泓哲/綜合報導】疾管署今(11)日公布,今年首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為南部一名1個多月大女嬰。她在1月31日開始出現嗜睡、活動力下降及餵食困難等症狀,2月3日更有低體溫情形,隔日因呼吸急促、血氧下降及心搏過慢,緊急送醫並住進兒科加護病房,經檢驗確認感染伊科病毒11型。疾管署提醒,腸病毒重症來勢洶洶,家長務必提高警覺,特別是嬰幼兒的健康狀況變化。
【記者凃建豐/高雄報導】中央今(11)日全國公布1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個案為居住於高雄市1個月大早產女嬰,1月31日開始出現精神不佳、餵食困難等情形,2月3日有低體溫情形,2月4日因呼吸急促由家屬帶至醫院就醫,2月5日醫院採集腦脊隨液檢出腸病毒陽性,2月11日由疾病管制署綜合研判為感染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重症確診個案;經治療後,現已出院返家。
【記者張沛森/桃園報導】學校即將開學,學童重返校園,隨著同學間互動增多,腸病毒的威脅悄悄來襲。依據衛福部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今年以來,桃園市腸病毒健保門急診就診共計6,043人次,明顯高於過去5年同期。桃園市府衛生局提醒家長,開學期間是腸病毒好發季節,務必密切關注孩子的健康狀況,並堅守「生病不上學」的原則,注意重症的早期徵兆,讓孩子們健康、快樂迎接新學期!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國內腸病毒疫情雖然呈現下降趨勢,但仍處於流行期,疾管署今(7)日呼籲,民眾要持續保持良好衛生習慣,特別是在寒冷天氣下,孩童可能懶得洗手,家長與教保人員應該輔導他們落實「濕、搓、沖、捧、擦」五步驟,使用肥皂勤洗手。此外,成人雖然感染腸病毒後多無明顯症狀,但仍可能傳染給幼兒,特別是在年節聚會期間,提醒民眾回家後先更衣、洗手再接觸幼兒,以降低傳染風險。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國內腸病毒疫情持續延燒!疾病管制署今(10)日公布,今年全國累計第8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患者為北部1名未滿1個月的新生兒,根據疾管署資料,這名新生兒於11月18日因間歇性發燒、食慾差及活力不佳就醫,隨後因黃疸、輕微心跳過速及疑似敗血症等狀況,被轉入新生兒加護病房治療。經檢驗確認感染克沙奇B3病毒並併發重症,所幸經治療後症狀改善,目前已順利出院。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疾病管制署今(5)日宣布,國內新增1例腸病毒重症病例,確診感染克沙奇B4型病毒。這名南部不滿1個月的新生兒在10月上旬開始出現發燒、呼吸急促、心肌炎等症狀,情況嚴重後住進新生兒加護病房。經檢驗確認後,診斷為克沙奇B4型併發重症,目前狀況穩定,正在住院治療中。這起新增病例已是今年第6例腸病毒重症病例,疾管署特別提醒家長提高警覺。
【記者黃泓哲/綜合報導】台北市腸病毒疫情持續升溫!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監測資料,11月24日至30日一週內,台北市門急診腸病毒就診人數高達2,246人次,刷新近10年單週最高紀錄,且已連續8週疫情呈現上升趨勢。113年全國累計7例腸病毒重症病例,其中台北市1例,主要以克沙奇A型為主。衛生局呼籲民眾保持勤洗手習慣,同時生病不上學防傳染。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今日(12日),疾病管制署(疾管署)通報國內新增1例腸病毒重症病例,為來自南部的8歲男童。他在11月2日開始出現雙腳無力、疼痛和發燒症狀,隔天因症狀加劇,出現走路不穩等情況,被轉送至醫院加護病房治療。經檢驗確診感染克沙奇A16病毒,目前男童已出院,回家休養。疾管署提醒,腸病毒疫情仍處高原期,家長和教保人員應高度關注孩童健康,注意重症前兆。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疾病管制署今天進行例行記者會,公布上週國內新增1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為北部未滿1歲女嬰,6月4日開始出現痙攣症狀,2天後因發生痙攣伴有眼睛上吊情形就醫,住院治療9天才康復。疾管署呼籲,民眾應提高警覺,留意嬰幼兒狀況。
【記者黃泓哲/綜合報導】國內腸病毒疫情持續升溫!疾管署今日(19日)指出,上週門急診就診達22,313人次,較前一週上升4.8%,為十年來同期最高。疾管署呼籲家長,天氣轉冷孩童洗手意願下降,做好衛生防護是避免感染的關鍵,也提醒這波腸病毒疫情恐要到12月底才有望脫離流行期。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衛福部疾管署今(14)日公布,一名南部出生8天大的女嬰,因感染腸病毒克沙奇A6型出現重症,住進兒童加護病房,目前已出院。疾管署表示,近期腸病毒就診人次下降,但病毒持續於社區低度活動,仍要注意學童傳播風險及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記者黃泓哲/綜合報導】疾病管制署今(29)日提醒,國內腸病毒疫情持續升溫,上週就診人數達18266人,連兩週攀升,為近十年同期新高,預計疫情要到12月底才可能脫離流行期。疾管署呼籲民眾加強手部衛生,尤其是在吃東西、玩幼童或接觸病患前後都應確實清潔,以降低疾病傳播風險。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上週國內腸病毒疫情再度升溫,門診及急診就診人數達到16288人,較前一週增加2.1%,成為近五年來同期最高點。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雖然腸病毒尚無新增重症個案,但疫情依然嚴峻,預計要到11月中旬才有望脫離流行期。羅一鈞強調,家長和教育機構應該持續保持警覺,特別是幼兒的手部衛生與環境清潔至關重要。
【記者林則澄/台北報導】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天公布,今年出現的首例腸病毒重症個案,是在南部的7個月大女嬰,最初感冒就醫並經服藥好轉,不料幾天後卻出現近40度高燒,併發肝炎、敗血症,所幸住進加護病房12天後轉一般病房,目前也已出院返家休養。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疾管署今天進行例行性國內疫情記者會,發言人曾淑慧指出,國內腸病毒高峰出現在5月中旬,目前處於下降階段,疾管署也分享1名6歲孩童染腸病毒後發燒、喉嚨皰疹,甚至併發急性脊隨炎,呼籲民眾仍需多注意手部衛生、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也呼籲家長注意嬰幼童有無出現嗜睡、嘔吐等重症前兆。
【記者黃泓哲/綜合報導】隨著開學季的到來,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於流行期,疾管署提醒家長與教托育機構保持高度警覺,並且上週5例腸病毒重症中有4名幼童未滿1歲。疾管署呼籲家長及教托育機構,應加強指導學童正確洗手,並落實「濕、搓、沖、捧、擦」的洗手步驟,同時確保孩子在生病時能夠在家休息,避免將病毒帶入學校。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國內腸病毒疫情升高,疾管署今日(24日)呼籲家長和托育機構提高警覺,做好手部衛生與環境清潔,防止病毒傳播。根據最新監測,第38週腸病毒門急診人數達16253人次,較前一週上升9.4%,疫情仍處高點。專家預估,疫情可能延續至10月中下旬才逐漸下降,流行期將持續至11月中旬。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隨著中秋連假即將到來,國內腸病毒疫情持續高燒不退。根據疾管署最新數據顯示,全台已有72班因疫情停課。疾管署強調,大人小孩在這段期間尤其要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出入公共場所時記得用肥皂勤洗手,保持居家環境清潔消毒,以降低疾病傳播風險,疾管署預估中秋前後仍是腸病毒疫情高點,呼籲家長不要輕忽。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疾管署今日(18日)提醒,國內腸病毒疫情依然處於流行期,且中秋假期、開學後仍續燒,上週(第37週9月8日至14日)門急診就診人次已達14598人次,比前一週略增0.7%,且停班達到192班,預估疫情要到9月底才會下降,持續至10月中下旬才脫離流行期。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疾管署今公布今年首例腸病毒重症個案,為南部4歲女童,經檢查疑似氣喘加劇及心肌炎,故轉院至加護病房持續治療,經檢驗感染腸病毒D68型,疾管署提醒,腸病毒D68型透過糞口、飛沫或接觸傳染,症狀以發燒、流鼻水、咳嗽症狀為主,下週各級學校開學,疫情傳播風險上升,需持續提高警覺並監測疫情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