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不是南中國海?!大馬議員護主權籲正名 更名馬來海或東南亞海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南海(South China Sea)的海域面積廣達350萬平方公里,區域內資源豐富,包括石油、天然氣等自然資源。中國主張「九段線」,將大多數的南海海域包含進中國海域,與周邊國家產生爭議。馬來西亞就與中國發生海域爭執,有馬來西亞議員建議,將南海更名為「馬來海」或「東南亞海」,以強化主權。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南海(South China Sea)的海域面積廣達350萬平方公里,區域內資源豐富,包括石油、天然氣等自然資源。中國主張「九段線」,將大多數的南海海域包含進中國海域,與周邊國家產生爭議。馬來西亞就與中國發生海域爭執,有馬來西亞議員建議,將南海更名為「馬來海」或「東南亞海」,以強化主權。
【周恩華/綜合外電】28歲時,你在做什麼?或是你準備做什麼?準備讓薪水超過40K?法國「國民聯盟」(RN)黨魁巴德拉(Jordan Bardella)已經有機會要出任法國總理了!法國今天進行國會下議院國民議會選舉首輪投票,出口民調指出,極右翼的國民聯盟成為最大贏家,得票率約33%,總統馬克宏的中間派聯盟得票率僅約21%,在3大黨團之中敬陪末座。
【黃博勝/綜合外電】雖然法國極右派的國民聯盟(National Rally)未能在先前國民議會選舉中拿下最多席次,但在領導人巴德拉(Jordan Bardella)帶領下贏得部分人民的支持,並可能影響到現任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2027年總統選舉的選情。今(6日)馬克宏任命巴尼耶(Michel Barnier)為新總理一改先前選舉時的頹勢還迎接三個主要政黨不過半的新國民議會。馬克宏今(6日)任命巴尼耶為新總理,試圖扭轉先前選舉時的頹勢,並迎接由三個主要政黨組成、無任何政黨過半的新國民議會。
【周恩華/綜合中央社、外電報導】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先前突然解散國會並進行大選的豪賭,似乎獲得了明顯的戰果。雖然在第一輪投票中,代表極右派勢力的國民聯盟陣營領先群倫,但也成功逼出了中間與左派的選民出來投票,在第二輪投票中,不但創造了高投票率,也讓中間與左派候選人合作,將選票集中在當選性較高的候選人上,成功將極右翼的勢力殲滅在成為第一大黨的路上,淪為第三勢力。
【周恩華/綜合外電】2017年時,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以39歲之齡當選法國自拿破崙以來最年輕的領導人;經過7年後,馬克宏做出了國會大選提早投票的政治豪賭,然而他不但賭輸了,還輸得非常慘,可能將影響他剩餘3年任期的統治威信與行政能力。
【黃博勝/綜合外電】此次法國選舉除了泛左翼聯盟和國民聯盟的左右意識型態之爭外,選民關注的焦點為是否選出一個對移民有善的政府,泛左翼聯盟傾向對移民有善,而國民聯盟偏向排外。在第二輪選舉中,左派的政黨大逆轉,法國確定將不會由排外的右派政府來領導國民議會,這結果讓法國移民暫時鬆了一口氣。但社會氛圍卻不是那麼樂觀,有民眾發現仇恨言論、種族岐視不斷的在增加。
【黃博勝/綜合外電】到今(7/7)日為止,至少有30名來自「極其不同背景」的嫌疑人被捕,受害者包含右派候選人和左派政治家。而今日將舉行第二輪投票,而街頭警察人數已增加。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中央社】法國在今天(7/7)進行國會決選,由於3大政黨聯盟在首輪投票拿不到100席,選民明天將選出國會577席中的501席,執政聯盟和左翼勢力盼能運用兩輪投票制的特性防堵極右陣營奪下總理大位。
【周恩華/綜合外電】從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企圖重掌美國大政,到歐洲許多國家的右翼領導人獲得勝選,國際地緣政治的右派勢力聲勢越來越大。現在右翼勢力似乎在歐洲議會又獲得進展,出口民調結果顯示,在今天歐洲議會選舉中,極右翼在德國和法國大有斬獲,與更早選舉的荷蘭選情一致,在在顯現出先前對於歐洲議會將會右傾的預期已有逐步落實的初步跡象。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中央社】歐盟會員國陸續公布歐洲議會選舉結果,右翼勢力大有斬獲,法國總統馬克宏陣營和綠黨堪稱最大輸家,至於中間派黨團仍占主導地位,27個會員國的投票率高於上屆2019年。
歐洲議會選舉6月登場,民調預測,極右派席次將大幅增加,使其在歐洲聯盟(EU)具更大的影響力,而主流派勢力仍可望擁有多數席次。
以巴衝突讓馬來西亞朝野同聲同調,對巴勒斯坦送暖,除前後任首相發聲、外交部發表聲明捍衛巴勒斯坦合法權利,在野的國民聯盟(Perikatan Nasional,國盟)13日也將集會聲援。
法國國會下議院「國民議會」3日討論移民議題時,反對移民的極右派國民聯盟(RN)議員迪福納斯被控對一名非裔同僚大喊「滾回非洲」,引來各方譴責。議會4日將開會討論此事。
【董曉潔/綜合外電、中央社】加薩醫院遇襲造成數百人死亡,馬來西亞朝野憤慨。首相安華(Anwar Ibrahim)今天批評「已到瘋狂和毫無人性地步」,在野的國民聯盟敦促對以色列進行國際經濟與法律制裁。
馬來西亞19日舉行大選,反對派領袖安華率領的希盟及前首相慕尤丁的國民聯盟席次均未過半;具關鍵角色的國陣傳出決定不與任何一方結盟,要當在野黨。新首相至今懸而未決。
法國國會昨晚通過被批為史上最「仇外」的移民法案,為獲足夠票數,執政黨與右派妥協,限縮合法移民多項津貼。不僅黨內不滿,更有32個左派執政的地方政府拒絕施行。但民調顯示,7成受訪者支持新法。
法國教育部長艾塔爾日前宣布,將啟動學生統一穿校服的「大規模實驗」,為期2年,以研究校服對減少校園騷擾、社會差異和政教分離問題的影響。已有尼斯、梅斯等多位市長響應。
馬來西亞6州選舉明天投票,朝野候選人把握選前最一天爭取選票,首投族與年輕選民投票尤為關鍵,如何促使外地工作或海外年輕遊子返鄉投票,衝高6州選情,成為朝野政黨及候選人最大挑戰。
美國前總統川普能否再度入主白宮?俄羅斯總統普丁連任6年是否將面臨挑戰?答案都在明年的大選。明年全球將舉行5場重大選舉,最後的結果恐將形塑世界秩序。
巴黎民眾今天加入國會議員的遊行行列,譴責法國在加薩走廊衝突期間飆升的反猶太主義行徑。內政部指出,全國各地有18萬2000人參與相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