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審級卻同法官審案恐有「初始效應」 學者專家籲「法官迴避」點出司法困境
【記者曾佳俊/新北報導】曾開發台灣最先進的法學搜尋引擎的七海公司,日前於台大會議中心舉辦「公平法院及法官迴避研討會」,邀集專家學者以聯合國司法準則等三大主題進行探討。與會者指出,法官有偏頗之虞的原因十分多元,如不同審級卻審理同一案件,「初始效應」參雜其中就可能發生偏頗,當事人受憲法保障,得聲請法官迴避。但律師點出最大難題,則是聲請後必須由同儕法官來下判斷,法官們為了避免相互得罪,見解傾向保守,導致制度成效極度不彰。
【記者曾佳俊/新北報導】曾開發台灣最先進的法學搜尋引擎的七海公司,日前於台大會議中心舉辦「公平法院及法官迴避研討會」,邀集專家學者以聯合國司法準則等三大主題進行探討。與會者指出,法官有偏頗之虞的原因十分多元,如不同審級卻審理同一案件,「初始效應」參雜其中就可能發生偏頗,當事人受憲法保障,得聲請法官迴避。但律師點出最大難題,則是聲請後必須由同儕法官來下判斷,法官們為了避免相互得罪,見解傾向保守,導致制度成效極度不彰。
【記者丁牧群/台北報導】司法院15名大法官當中,黃虹霞、吳陳鐶、蔡明誠、林俊益等4人的任期將於9月30日屆滿,總統蔡英文已核定設置「112年司法院大法官提名審薦小組」,接受各界推薦優秀人選,最高法院日前推薦審判長蔡彩貞、法官兼書記官長林恆吉2人,而中華民國法官協會今也推薦林恆吉參加角逐。
【記者曾佳俊/新北報導】連一鮑魚前負責人鍾文智因涉嫌炒作「台灣存託憑證」(TDR),一審遭重判18年,進入二審後,其中一名紀姓法官竟然就是一審法官,聲請法官迴避卻遭駁回,轉而向中華人權協會陳情,該協會發現,雖然紀姓法官沒有參與最後的一審實體判決,但是在一審審理期間,紀姓法官曾參與一審14次的審理程序,並訊問20位相關證人,甚至還以「犯罪嫌疑重大」的理由,裁定鍾以5000萬元交保,並限制住居、出境、出海,協會認為,紀姓法官顯然已經對鍾形成不利心證。
【記者曾佳俊/新北報導】連一鮑魚前負責人鍾文智,遭控炒作台灣存託憑證TDR,一審遭重判18年,鍾上訴後,認為二審法官就是一審法官,聲請法官迴避遭駁,向中華人權協會陳情。中華人權協會發布新聞稿,指迴避制度是確保被告獲得公平審判的重要基石,並引用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今年12月28日台上大字第1924號偽造文書案件宣示,指該法官必須自行迴避,不得執行職務,籲請司法院以最嚴格標準檢視,迴避明顯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