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屆「建築園冶獎」頒獎典禮,全台各縣市政府、不動產公會皆派代表參加,地主台中市政府秘書長黃崇典、中華民國不動產協進會理事長張麗莉,以及來自菲律賓由吳英明教授率領的建築園冶獎觀摩團,現場近350位建築同業齊聚一堂,歡喜熱鬧為今年建築園冶獎得獎單位喝采。
高雄市建築經營協會理事長黃瀚霆表示,這幾年建築園冶獎評選範圍涵蓋全台,最北到新北,最南到屏東,更深入南投山區,評比大樓住宅建築景觀類、透天住宅建築景觀類、公共建築類、公園綠地景觀類、舊建築再生類及社區景觀營造類等六大類,今年共有123件作品獲獎、16件作品獲特別獎,投入志工超過1千人次。

黃瀚霆指出,源自於高雄的建築園冶獎,今年邁入第31年,主軸為「穿越叁零.零碳永續」,在三十而立之後,建築園冶獎以「穿越」的概念,將頒獎典禮從高雄「穿越」到台中,希望建築園冶獎的精神能在台中生根、延續;此外,也以「穿越」的概念,串起跨世代、跨領域、跨文化的建築多元信念與價值,豐富建築園冶獎的意義與厚度。
臺中市政府秘書長黃崇典表示,自己從事公務的年份跟建築園冶獎一樣,都是31年,他早就知道高雄有個園冶獎,但疑惑為什麼要取名為「園冶」,現在漸漸能理解了,建築真正是要師法大自然的精神,追求減碳、淨零到永續,他推崇建築園冶獎獎項設立精神和台中市追求的城市目標一致,共融、共善、共享,不約而同致力於實踐讓建築環境更好。
建築園冶獎代言人羅耕甫指出,建築園冶獎31年來,每一位參與園冶獎的設計師、團隊與業主,都是推動台灣建築文化往前的力量鄉,建築園冶獎見證了台灣城市與社區的變遷,透過一個又一個優良作品,讓建築人知道建築與景觀設計是如何與自然對話、如何與人群連結、如何承載文化記憶,期許自己,不只是設計漂亮的建築,更是要推動城市與土地的進步,透過建築進行實地的教育,讓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更永續、更宜居的生態共融圈。
建築園冶獎主任委員黃啟倫表示,他加入建築經營協會到今年剛好滿20年,親眼見證建築園冶獎從高雄為起點,逐步開枝散葉,至今評選範圍涵蓋全台灣。每年的建築園冶獎從報名、評選、公佈得獎作品到頒獎典禮,整個時程差不多要6到8個月,這20年來的頒獎典禮地點以高雄為主,疫情那幾年,還以「外送員」的概念,把獎座分別到各縣市,這都是建築園冶獎追求創新的歷程。
黃啟倫說,第31屆建築園冶獎有「3項創舉、1項特別」,3項創舉分別是頒獎典禮移師台中、首創代言人及公佈評審委員名單;1項特別則是增設評審特別獎。建築園冶獎是第一次來台中舉辦頒獎典禮,他說,今年台中得獎件數有20件,「我們來台中辦頒獎典禮,也是應該的。」
此外,今年建築園冶獎首創「代言人」,邀請源自於高雄、在國際獲200多座獎項的羅耕甫擔任建築園冶獎代言人,羅耕甫所設計的台南碳佐麻里也有得獎;第3項創舉則是公佈評審委員名單,黃啟倫表示,評審組在邀請評審的標準,專業是這些評審的基本配備,外掛的是他們在各領域上輝煌耀眼的成就,每位評審都是用高標準來看待建築園冶獎,既然經過這麼嚴苛的評審過程才獲獎,何不將評審名單公佈,讓得獎者感受到得獎不容易,也讓落選者能心服口服,明年再來。
今年另一個「特別」,則是增設「評審特別獎」,是從得獎作品中,再選出「具代表性、值得表揚」的作品,要獲獎必須先由評審以自主、討論的方式,提出候選作品,並要取得半數以上評審認可後才能得獎,希望藉由「評審特別獎」的頒發,讓建築園冶獎跳脫既有框架,提升至多元、全面的觀點,激發更多專業正向價值。
今年建築園冶獎評審團推薦作品,分別是高雄舊建築再生類的「高雄燕巢.橫山共創基地」,台南市公共建築類「碳佐麻里新興店」、南投縣公共建築類「半山夢工廠」及台中市公共建築類「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_自然構築計畫」等四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