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醫學大學今天舉辦「綠色腎臟照護新典範」記者會,主打「洗腎也能環保」。他們從早期防治、延緩腎病惡化,到推廣居家腹膜透析,讓病人不只健康升級、生活更自由,還能幫健保一年省下上千萬元,堪稱「醫療界的環保神隊友」!
慢性腎病人口飆升!2027年恐破300萬人
北醫大校長吳麥斯指出,根據與國際 INSIDE CKD 計畫合作的模型推估,台灣目前約有250萬名慢性腎臟病患者,佔總人口超過一成。更驚人的是,若照目前趨勢發展,2027年恐突破300萬人,醫療支出恐飆到621.8億元。
吳麥斯說,所謂「綠色腎臟醫學」並不是叫大家去種樹,而是透過早期發現、延緩病程、減少透析,讓病人活得更健康、醫療資源用得更有效率,也讓地球喘口氣。他笑說:「最環保的腎臟照護,就是讓病人不用透析!」
北醫大體系推動「綠色腎臟照護」以來,每年幫約50名患者成功擺脫洗腎命運,透析與死亡率下降約20%,也為健保省下上千萬元,「健康、永續、雙贏」。
「洗肚子」比洗血更環保!水電省一大半 還能自由生活
傳統血液透析要定期跑醫院、耗水耗電又費時;相對地,俗稱「洗肚子」的腹膜透析(PD),只要病人學會操作,在家就能自己進行治療。
吳麥斯指出,血液透析一年約用掉7.4萬公升水、1963度電,產生320公斤廢棄物,而腹膜透析不但能減少環境衝擊,效果也不輸血液透析,還能讓病人過回「有生活品質」的人生。
根據資料,台灣新發透析患者5年存活率達55.1%,為全球第一,其中腹膜透析族群更高達68.7%,表現世界頂尖。
64歲退休教師:「我不想被醫院綁住!」
64歲的王老師,因腎功能惡化不得不面對透析。想起父親當年每週三次跑醫院、被洗腎行程綁死,她決定換個方式。
「我不想那樣過!」王老師選擇居家腹膜透析,如今3年過去,身體穩定、行動自如,還能持續在機構擔任個管師。她笑說:「我可以自己安排透析時間,想出門旅遊、去美國看女兒都沒問題,這才是我要的生活!」
健保署加碼4.3億 拚「綠色腎臟照護」全台開花
健保署署長陳亮妤今也出席記者會,她說,113年全台透析人口已達9.7萬人,推動居家透析是刻不容緩的方向。
健保114年投入4.3億元經費,鼓勵各醫院推廣居家透析與遠距醫療監測,讓病人不用天天跑醫院,也能安全接受治療、減少碳排,邁向更永續的醫療新時代。
太太捐腎救夫 他從「命運接受者」變「人生主導者」
56歲的馮先生因遺傳性多囊腎病,47歲就被醫師宣告「離洗腎不遠了」。他靠飲食控制撐了8年,最後仍得上腹膜透析。沒想到太太主動提出捐腎,成功移植後他笑說:「太太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雙和醫院院長李明哲指出,腎臟移植是終結透析的根本之道,但台灣平均等待時間超過5年,因此在等待期間選擇腹膜透析能有效維持腎功能,也更環保。
醫院也能環保!雙和醫年減2500噸碳排 等於2200輛汽車少上路
雙和醫院更是「綠色醫療」先行者,鎖定血液透析進行碳足跡盤查,並推動數位化管理、廢水回收與廢棄物再利用。副院長吳美儀透露,2023至2024年間已成功減少2508公噸二氧化碳排放,等同2200輛汽油車停開一年!
吳麥斯表示,「我們希望病人不只活得久,也能活得好、活得綠!」北醫體系未來將持續結合智慧醫療與遠距監測,讓居家透析病友能安心在家治療、即時被醫療團隊關心,同時幫地球減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