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背景
1875年,北臺灣因受國際關注而獲清廷重視,決定設置臺北府,選擇在大稻埕與艋舺之間興建臺北城。但幾經波折,直至1884年,臺北城才在清法戰爭的砲火中竣工誕生。
從無到有的十年歷程,是這座城市發展的轉淚點,其中故事卻鮮為人知。
第四任臺北知府陳星聚,可謂是推動臺北建城的最大功臣。在有限的資源下,克服經費、選址、戰爭等困難,讓臺北不再只是清廷朝堂中的名詞,而是成為一座真正具有行政意涵、具體存在的「城市」,為未來不同時期與政權的臺北,奠定了城市發展的基礎。
臺北城落成隔年(1885),陳星聚即病逝於任內;隨著1895年臺灣進入日治時期,這座城也陸續遭到拆除,實際存在的時間不到二十年,如今僅徒具孤零城門。長久以來,人們只知沈葆楨、劉銘傳、丁日昌……,而「臺北知府陳星聚」的名號,不僅被時代淘洗,其功勞與鋒芒,也被同時代其他耀眼的政治明星蓋過。
活動簡介
2024走讀劇場緣起:尋找140年前的臺北城事起點
去年(2024)適逢臺北建城一四〇週年,我們希望跳脱傳統形式,舉辦「尋找陳星聚」系列活動,由於臺北城內設施、城牆多已不復存在,因而嘗試以走讀結合戲劇演出的【走讀劇場】形式,探索1884臺北城事的起點,以清末北臺灣的歷史背景出發,聚焦臺北城在1884年的誕生過程。邀集到多位優秀導覽員參與導覽行列,也與在基隆深耕二十年的「慾望劇團」合作,共近200位民眾參與,其中包含國際生的外語專場,獲得許多出乎意料的正面回饋,成為臺北城內導覽活動中,首次嘗試結合戲劇演出的佳例。
2025開創兩條新路線:勇探城南・鬧熱城內
因為去年的開創經驗,今年(2025)我們推出更精緻豐富的走讀劇場,規劃「兩條路線、三場戲劇」,使走讀更有餘裕,觀戲時間更長,開展兩條故事線,一條沿著北城牆(忠孝西路)出發,一條途經南城牆(愛國西路),透過看戲、漫步、聆聽、分享,訴說臺北城事。
近距離、小規模、多場次,將臺北城與臺北知府陳星聚,推廣給更多民眾,進而將老城區的故事,連結臺北國際化的當代樣貌,認識商圈與產業,也兼顧不同年齡層的腳程需求,廣納各年齡層與國內外的群眾,一起走在已消逝的歷史現場,觀賞與聆聽過去的臺北,享受今日臺北的多元風貌。
活動報名資訊:
活動形式:導覽走讀+戲劇演出
活動時長:100至120分鐘(包含活動後交流)
活動人數:每場25人,共計200人
【勇探城南線】(全程3.1公里)
10/01週三、10/04週六,上下午各1場,共計4場(英語專場10/04下午)
【鬧熱城內線】(全程2.1公里)
10/08週三、10/11週六,上下午各1場,共計4場(英語專場10/11上午)
9/5起開放報名(https://reurl.cc/yAW9LM)。
活動免費參加,一律網路報名。為維持活動品質,全程使用導覽耳機,事先報名並全程參與者,贈予活動限量專屬紀念小物。
更多活動詳情,請見活動報名表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