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好這個冬天怎麼安排了嗎?2024年「臺南400農漁地景藝術節」已在10月19日盛大開展,這次文化局結合了臺南四百年來的農漁故事與現代藝術,讓每個展區的裝置藝術作品都帶你穿越時空,體驗不同風貌的臺南農漁文化。透過六大展區,每一件作品都在訴說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故事。

一、新化果菜市場:《四季美滿,百年開箱》
在富有全台最美市場之稱的新化果菜市場展出的《四季美滿,百年開箱》,是由「走路草農/藝團」創作,台南當地的哈密瓜、青皮椪柑、白蓮霧、芒果、鳳梨等蔬果變成藝術元素, 不僅僅是觀看,迷宮裡還設有可以坐下休息的空間,配合市場建築的梯田流線造型,拉近了藝術與民眾的距離。走進這裡,你會感受到臺南四季的滋味,更是這片土地的獨特故事。

二、隆田chacha文化資產教育園區:《友善之雉》
在官田菱角重鎮的隆田chacha文化資產教育園區,藝術家劉哲安的《友善之雉》以在地特色的水雉「菱角鳥」為靈感,透過稻草和竹藤的自然素材創造了一隻栩栩如生的大型水雉雕塑。這件作品是對友善農業的致敬,呼籲人們重視農業環境的友善與生態復育。曾經在臺灣瀕臨絕種的菱角雉,隨著生態保護的推動而成功復育,如今在作品中栩栩如生地出現,提醒大家友善對待這片土地的必要性。菱角田間的這件作品,也訴說著官田作為全臺灣菱角主要產地的歷史故事,讓人一邊欣賞藝術,一邊感受自然與人類共生的意涵。

三、總爺藝文中心:《孕》
在擁有百年歷史的麻豆總爺糖廠遺址,林舜龍老師的作品《孕》以竹子編構出一顆高達4米的扁球體,象徵生命的孕育與成長。作品以層次豐富的結構呈現,外型猶如一顆卵,寓意著生命力的迸發與自然的和諧。日間時光,日光從裝置的孔隙間灑入內部空間,形成一種神聖的時間流動感,讓人彷彿置身於自然母體之中;而夜晚,燈光照射在竹製結構上,浪漫又詩意地表現出一種沉靜的生命之力。此作品不僅延續了臺南糖業發展的歷史記憶,更在空間中描繪出大地生養的永續之美。

四、蕭壠文化園區:《看起來也甜甜》
在蕭壠文化園區,莊志維的《看起來也甜甜》以臺南的「甜」為創作靈感。策展人表示:「臺南的食物是甜的,風吹起來也是甜的。」作品以糖果般的色彩和反光材質構成高高的柱狀裝置,彷彿在陽光下隨風搖曳的甘蔗田,結合了臺南糖業的歷史與甜美的風味。當光線在彩色柱狀裝置間流轉,讓人彷彿置身於一片糖果世界,既呼應了佳里糖廠的歷史背景,也展現了臺南人生活中「甜」的味道。這件作品將文化園區打造成一片童話般的視覺空間,帶給旅人們滿滿的甜蜜氛圍。

五、七股觀海樓:《曾經》
在七股鹽田的觀海樓,盂施甫的《曾經》以鹽田抽水風車為創作靈感,用現代技術重製風車的形態和材質,讓風車在當代藝術的詮釋下重新活躍起來。風車在鹽田中隨風旋轉,不僅是農業時期的象徵,也是勞動記憶的具象化表達。觀者可以透過作品的鋼結構和銀白色調,體會到鹽田勞動者的日常畫面。這件作品勾勒出鹽田的歷史印象,帶人回到那段風車隨風旋轉的歲月,體驗臺南的鹽業文化在時代中延續的力量。

六、青山漁港:《意外的交界地》
青山漁港的《意外的交界地》是一件捕捉海洋生態的當代藝術作品。胡乘祥以竹子和銀灰色的材質創造出魚群穿梭的網狀結構,既像是漁網,也象徵海流,表現出漁業和海洋生態的微妙聯繫。隨著光線在作品表面流轉,網狀結構在陽光下反射出波光粼粼的效果,帶來漁港生活的獨特視覺體驗。這件作品喚起了人們對永續漁業的重視,透過藝術的表現方式,展示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共生的美好願景。距離青山漁港不遠的青鯤鯓扇形鹽田、七股遊客中心等在地景點,也讓這趟藝術之旅充滿了無限的探索可能。

這次的「臺南400農漁地景藝術節-生生萬物:戶外裝置藝術展」匯聚了當代藝術與農漁文化,每件作品都在述說著這片土地的獨特故事。這場藝術節不僅僅是觀賞,更邀請你走進自然與歷史的交會處,找到屬於自己的觸動時刻。拿起相機、放慢腳步,在這片藝術與自然編織的美景中,感受四百年的時光流轉和當代創意的交融吧!展覽時間於2024 / 10 / 19 - 2025 / 04 / 30,點擊了解更多展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