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政策》9月30日報導,「外交政策」雜誌副主編巴默以「台北該如何應對華府」為題指出,台灣受到美中夾擊,有幾個應對華府的選項。
巴默稱,川普上任以來,台灣面臨來自中美兩邊的壓力,一方面習近平反覆喊話川普表態「反對台灣獨立」,另一方面,白宮也要求台灣將很大部分的半導體產業移至美國,作為美國保護台灣免於中國侵犯的回報。
他直言,雖然習近平近期和川普互動中取得一些外交上的成功,但要美國積極反對台灣獨立機會不大,因為雖然川普似乎不太在乎台灣,但背後還有很大一群共和黨員在乎台灣議題,若真的做出此讓步,無疑將被視為屈服於中國。
美國不確定性增加時,台灣該何去何從?《外交政策》該文也分析,若長期而言,台灣無法信任美國作為安全夥伴,或許台灣將正式展開重啟自身核武器計畫的討論,台灣在1980年代曾因美國壓力被迫放棄自身核計畫。
林沛祥說,台灣恢復核武的可能性基本上是零,因為美國方面不會希望出現另外一個擁有核武的國家,像美國對伊朗的態度如何,明顯表示美國為了自身的安全,是不會容許另外一個擁有核武的國家再出現,何況中國大陸也不會容忍中華民國擁有核武,對大陸有實質的國防威脅。
林沛祥表示,在中美都不希望有任何新的國家擁有核武的情況下,台灣要擁有核武的機率基本上是零,何況現已嚴格執行非核家園,連電價都要漲,漲得很離譜,產業發展都可能會因而受挫時,說台灣要重啟核武計畫,機率非常低,基本上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