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冠廷指出,根據農業部資料,嘉義縣農損金額占全國近四成,對當地農民造成沉重打擊。此次災害不僅衝擊基層民生,更突顯出我國在電網韌性、防災設施與農業基礎建設方面仍有明顯強化空間。災後復原工作所需的人力與財務資源,已明顯超出常規年度預算可及之範疇,亟需動用特別預算或專案處理。

他強調,若將高達2300億元的財政資源用於全面性現金發放,將稀釋其對於真正急需協助族群的效益,也可能錯失補強關鍵基礎設施、提升國安韌性的契機。「特別是在此刻,政府更應展現面對危機的決心與系統思維,讓資源優先投入在災民暨災損緊急救助金、重建工程、農業復耕、電網升級與防災體系強化之上,照顧受災民眾、確保長遠發展。」

此外,他也援引中華經濟研究院的分析指出,普發現金的邊際效益偏低,多數民眾選擇儲蓄而非消費,未能有效刺激內需。若無法精準導向有急迫性與戰略意義的支出項目,將形同錯置資源,影響國家未來災害韌性的建構。

「面對極端氣候頻率增加所帶來的挑戰,政府應以更全面、更長遠的視角處理每一筆支出。我們有責任將資源優先用於真正需要的地方,支持受災農民儘速復原家園,也強化台灣在面對下一場風災時的承受能力。」陳冠廷說。

他最後強調,災後重建是一場耐力戰,也是一場治理能力的考驗。他呼籲朝野政黨拋開短期政治操作,以共同守護人民福祉與國家安全為優先,共同支持制定災後特別條例或專責預算,以實際行動回應災區民眾的期待。

延伸閱讀:丹娜絲颱風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賴清德「不能什麼事都靠國軍」回絕災民清掃訴求? 總統府回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