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俊賓在臉書發文表示,朱立倫主席在國父紀念館,被支持者嗆聲「你已經輸三次了!」羞辱的畫面在媒體上不斷地播放,有些話,讓他忍不住要和大家分享。三次的定義是?指總統大選嗎?過去三次總統大選,朱立倫選輸了,怪朱立倫!韓國瑜選輸了,怪朱立倫!侯友宜選輸了,怪朱立倫!應該是這樣算吧?合計三次。

蘇俊賓認為,的確,國民黨的確總統大選輸三次了,的確是很多基層的焦慮,基層需要一個出口,而向來,國民黨的出口,就是黨主席。大家是想著,只要換掉,一定可以改運?換換手氣?還是哪一個重大方向、路線是錯誤的?因此一定要換主席來調整路線。有些事情,也許大家可以靜下來想想,不然,在這種文化下,除了國民黨歷屆主席,包含未來要接黨主席的人都會很辛苦。

蘇俊賓說:過去幾次,縣市長選舉成績不錯,跟黨主席無關。立委選舉也穩住多數的席次,好像也沒有什麼人提到黨主席。只要選舉表現不利,那肯定是黨主席要負責。所以我們連續好多年,主席的任期都短短的。大家投票選出一個必須利用短時間重整黨務,又很快又要負責下台的主席,成了我們的惡性循環。黨主席就是一個扛責任的,無可厚非,但是黨主席或者是黨的組織功能上不只是扛責任。

政治的節奏和選舉的策略,整合不同力量和不同角色、培養一代有一代的人才,有很多任務,有些也需要較長周期,遇到困難的時候,黨的這個組織,還有所有的黨員、支持者,不該是齊心協力,為著共同的理想一起奮鬥的嗎。

蘇俊賓認為,如果真的覺得不適合,那就一起支持出一個取而代之的人,而不是用這種方式,這麼深的仇恨,把舊的人鬥倒、罵倒,這些你所仇恨的人,是有的共同目標的人,未來不也是要一起整合成一個團結的力量的對象?在黨內,有基層影響力的、有媒體話語權的,本身有民代、政務官角色的,在自己的舞台上努力為黨加分,看看能不能拚出一個執政的機會,也許是我們這個時候最該做的。

民進黨如果條件不利,所有政論節目、電視台,媒體有話語權的,真的是團結在一起,即便是少數,也是一個個團結的少數士氣。國民黨,如果議題、環境不符合期待,基層焦慮的時候,馬上就會有人跳出來罵主導者,比較少聽具體的建議和主張,一直都是如此,也因為這樣的文化,反而真正要團結的時候心中也都還是有疙瘩,是朱立倫特別惹人厭,還是國民黨的文化需要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