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雲表示,當空間消逝、記憶淡化,傷害也可能被遺忘,呼籲國民黨別再阻撓不義遺址保存,以擴充定義,企圖淡化、掩蓋自己過去所犯下的傷害。
范雲指出,近日她到大學演講,現場一百多位學生,沒有人聽過林義雄,僅有三位聽過林宅血案,這顯示記憶正在流失,歷史場址有效保存是不遺忘過去威權國家不義行為的必要方式;若是場址消失,在世代更迭下,歷史與記憶就會快速被遺忘。
范雲提到,10月30日,她在教文委員會排審《不義遺址保存條例》時,國民黨一致主張要把認定「不義」的時期擴大到民國34年之前、甚至是清領時期、鄭成功時期。表面上,似乎是要容納更多的歷史正義事件,實際上,是在淡化國民黨威權統治的傷害,掏空轉型正義價值,幾無可行性。這是國民黨阻礙轉型正義的慣用手法,當年制定促轉條例時就已出現:名義上不反對,實則癱瘓議題。
推薦新聞:NCC剩3名委員恐停擺!卓榮泰:緊鑼密鼓籌劃新人選
范雲強調,轉型正義的核心就是正視過去威權時期政府侵害人權的行為。難道日本政府、清朝政府現在還在統治台灣嗎?國民黨滿口「法案應該涵蓋更多的不義事件」,其實就是想藉著清朝和日本時期的錯誤,來掩蓋、迴避自己的過錯。
張雅琳強調,不義遺址承載了台灣威權歷史和民主轉型的重量,除了保存活化外,更需要透過教育推廣,講民主自由的價值傳遞給下一代。她也呼籲國民黨,威權壓迫是不分族群的,根據研究,白色恐怖的受害者本省外省幾乎各半,並不會因為族群和黨籍倖免於難,請國民黨不要忘記自己祖先也可能受害的歷史。
吳沛憶提到,國民黨就是威權統治時期的始作俑者,最有責任面對歷史還原真相,最應該反省檢討的就是國民黨。但國民黨至今不肯面對。轉型正義是要誠心面對政府自身的過錯,而我們的國家在民主來臨前,就是國民黨的威權統治,讓台灣人民遭遇全面性的迫害。
吳沛憶說明,不義遺址保存條例,是要透過對空間的記憶,讓過去噤聲的、遺失的片段再現。因此推動不義遺址保存,對於撫平台灣社會的傷痕,凝聚國家共識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保存不義遺址要與時間競賽,人會凋零、場域會崩壞。人權侵害的發生地,受害者及其家屬遺族的記憶,都不停流逝。因此政府要負起責任,為歷史留下記錄。
黃捷則指出,國民黨執意拓寬不義遺址保存條例的時間軸,就是在淡化威權政府製造出的傷痛。修法延宕的結果,就是文化部無法審定不義遺址,政府難以進行後續研究、調查與保存工作。黃捷呼籲:不義遺址的消失,就是再次重演國家的不義,國民黨不應重演歷史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