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政府推出的「基隆市公益青年就業電動機車補助計畫2.0方案」,預估今年單一特定品牌的電動機車將會增加1萬輛。知情人士今天分析,從市政評價到未來亂象,基隆市長謝國樑的電動機車政策,將創下「四個全國第一」。

首先是「市政評價倒數第一」,該人士表示,《遠見》近日發布2024「《遠見》縣市施政滿意度調查」,在全國排名中,基隆市長謝國樑獲得倒數第一名的評價。除了實際數據的「道路與交通」倒數第二,包含「警政治安」、「消防與公共安全」、「醫療衛生」、「經濟與就業」等面向都敬陪末座,可見謝國樑領導的基隆市政府,在各個施政環節都出了問題。

該人士說,除此之外,「青年電動機車方案」更已成為基隆市東岸停車場爭議案的翻版,市府直接藐視議會決議、先斬後奏的逕自更動青年電動機車方案內容,在未經議會通過預算的情況下,直接開放基隆市民申請2.0方案,突顯基隆市府團隊在謝國樑的領導下施政莽撞,無怪乎「榮登」市政評價倒數第一的惡名。

第二是「市場排名錯亂第一」,知情人士表示,基隆市的機車銷售狀況一向穩定,近三年平均月銷量約1000台,並以燃油機車為主,佔比95%,少數選購電動機車者則以Gogoro車款優先。但近兩個月卻因「基隆市公益青年就業電動機車補助計畫2.0方案」,導致單一特定廠牌的電動機車掛牌數飆升,5月預估超過1500台,電動機車市場排名將因為基隆市特定政策造成嚴重失真、喪失公信力。

知情人士嘆,謝國樑靠著消費Gogoro品牌而選上市長,但接下來的各項電動機車政策卻始終排除Gogoro參與,隨著政策無法被市民接受,只能跳過議會不斷變變變,導致政府政策失效、監督機制失靈,形同市府為特定品牌背書、強行介入市場競爭,是導致市場錯亂的首例。

第三是「罷免救急撒幣第一」,知情人士強調,在3月8日謝國樑罷免案開始行動後,基隆市政府就立刻公告「基隆市公益青年就業電動機車補助計畫2.0方案」,5 月向市議會提出7億元追加預算,加上去年6月議會通過的原預算3億8340萬元,代表基隆市在電動機車上花費近11億元,不只遠超過鄰近的雙北市在電動機車補助上的預算,更與基隆市其他交通運輸規劃的預算不成比例。

知情人士提到,今年度基隆市交通處針對推廣公共交通使用的所有政策,包含定期票、TPASS、公共運輸票價優惠及轉乘優惠補貼、公車營運補貼等等,總預算為9億元,甚至低於市府在電動機車補助上的11億元,可見市府在電動機車的支出上,不成比例的高於其他交通運輸工具。

且今年謝國樑對四年的電動機車政策,向議會提出的四年總預算是 27.5 億元,相較於一年前謝國樑說四年只要15億元,知情人士透露,多位市議員皆擔心明後年的電動機車補助預算將持續膨脹,讓謝國樑的電動機車政策成為錢坑,將造成基隆市嚴重的財政缺口,排擠其他建設支出,如社會住宅、基隆捷運等。但對極力拯救政治行情、要避免被罷免的謝國樑來說,成為撒幣第一名並不令各界意外。

最後是「後患無窮亂象第一」。知情人士指出,在「青年電動機車方案」推出前,基隆市的機車總數很穩定,近十年來都在19萬台以下,十年來平均每年增加不到1千輛機車。而謝國樑喊出的「四年5萬輛電動機車」,代表每年將新增至少1萬輛電動機車,讓基隆市承受不合理的機車總數。據統計,去年基隆市機車總數為18萬9895台,機車停車格卻只有1萬2757格,平均約15台機車共用1格停車格。基隆市的機車位一位難求早已是大問題,現在加上毫無配套與汰購限制的2.0方案,基隆的停車問題勢將更形惡化。

知情人說,基隆市府去年曾為解決機車停車困難,試辦全市76處騎樓合法停車,反被民眾抨擊,鄰近縣市都在推動機車退出騎樓,基隆市卻反其道而行。可見市府團隊沒有能力解決停車格問題,還為了達標謝國樑的電動機車政見,加劇停車格缺乏問題,未來基隆市恐面臨被電動機車塞爆的危機。

知情人士也指出另一項隱憂,基隆目前的換電站嚴重不足。目前基隆送出最多機車的單一廠牌換電站,僅在基隆市設置57座換電站,倘若短期內基隆市政府發放萬台電動機車,只會讓現在滿心歡喜領車的基隆民眾面臨電池永遠充不飽的里程焦慮,未來亂象頻繁,已經註定成為縣市首長的作亂第一名。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六四事件35週年 賴清德:任何政權都應勇敢面對人民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