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rt Mobility Association Taiwan, SMAT)今天召開記者會,公布針對本屆立委所進行的《2024電動運具產業調查報告》。執行本次調查的山水民調總經理何麗萍分析,各黨派立法委員認為推動電動運具產業最重要目的,包括環境永續(60.7%)、淨零轉型(60.7%)、空污防治(54.1%),都和環境保護高度相關,顯示電動運具能夠與環保議題高度連結,因此調查結果有93.4%立委支持中央政府推動電動運具發展。

何麗萍指出,但針對電動運具產業各項政策措施,包括政策目標、法規環境、獎懲制度等,調查結果顯示70.5%立委認為台灣已落後於世界各國。而對SMAT提出,希望加速推動電動運具轉型的「電動機車333政策」則獲得88.5%立委共同支持;其中與電動運具相關的衛環委員會受訪委員們支持度高達88.9%,經濟委員會和交通委員會的受訪委員們更是100%,全部力挺333政策。

山水民調總經理何麗萍。SMAT提供
山水民調總經理何麗萍。SMAT提供

SMAT理事長邱俊榮說明,這是SMAT連續兩屆在新科立委上任後進行相同的調查,2020年時有49.2%立委認為台灣電動運具產業政策領先世界各國,但2024年卻有70.5%立委認為台灣已落後世界各國,代表台灣電動運具政策「從領先轉為落後」,顯示運具轉型相關政策需要調整。

邱俊榮提到,2019年電動機車的新售比例為18.7%,所以國發會核定永續目標時提出要在2030年新能源機車新售比達到35%,但是2023年電動機車的新售比僅有9.1%,距離目標越來越遠。因此SMAT倡議推動「電動機333政策」:包括經濟部提供機車行電動機車銷售獎勵金每輛3000元;環境部恢復新購電動機車民眾補助每輛3000元;交通部補助使用者電池資費每月300元。

SMAT理事長邱俊榮呼籲政府將調查結果納入政策。SMAT提供
SMAT理事長邱俊榮呼籲政府將調查結果納入政策。SMAT提供

民眾黨立委張啓楷指出,台灣電動機車銷售數量四年來不只是腰斬,更是墜崖式的衰退,對這個結果感到震驚,也代表整個產業鏈需要進行急救。尤其民眾黨是台灣政治史上第一個提出「永續報告書」的政黨,非常重視ESG、淨零碳排等相關議題,他也是經濟委員會的立委,未來一定會努力解決電動運具產業發展從領先到落後的問題。

張啓楷說,因為台灣的電動機車產業,不論上游的基礎材料產業、中游的機車零組件、下游的機車行服務產業都具有優勢,依照台灣綜合研究院資料,目前的電動機車總產值達到2兆;在2040年電動機車市售比 100% 的目標下更會達到4兆元,能夠成為台灣的下一座護國神山,因此將會結合跨黨派立委的力量,共同化危機為轉機。

民眾黨立委張啓楷。SMAT提供
民眾黨立委張啓楷。SMAT提供

國民黨立委羅廷瑋認為,產業界已經具體提出「333政策」,包括經濟部、環境部和交通部就應該要傾聽民意。因為運具電動化的轉型工作刻不容緩,如果經過過去四年,電動機車的市占率卻是腰斬,衰退成不到10%,各部會再不提出積極的政策作為,如何能夠在2030年達到35%的政策目標?

羅廷瑋強調,自己作為台中出身的民代,每天擔心空污問題已經是生活日常,政府除了降低固定污染源,也應該全力降低移動污染源排放量。期望透過跨黨派共同努力,未來環境部課徵碳費後,能夠分配到各部會執行相關政策。

國民黨立委羅廷瑋。SMAT提供
國民黨立委羅廷瑋。SMAT提供

民進黨立委何欣純則說,在場的3位跨黨派立委中,她最資深,因此對電動運具產業政策的各項措施從領先到落後感受也最深。期許新內閣上任後一定要展現跨部會的執行力,研擬出更多元化的、現金式的補助措施,加強推動民眾轉化使用電動運具,因為電動運具是未來的趨勢,也是交通淨零的重要手段。

何欣純並建議,未來訂定碳費減量優惠相關政策時,應該將企業使用電動運具納入自主減量碳費優惠,才能夠鼓勵更多民間企業加速、加量使用電動運具,公私協力共同努力達成淨零碳排目標。

民進黨立委何欣純。SMAT提供
民進黨立委何欣純。SMAT提供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馬祖代辦「福馬同城通」交通卡恐觸法 陸委會:有勸他們別配合對岸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