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致詞時表示,「一座長安城,半部中國史」中華文化五千餘載,位處中原的陝西見證了中國歷朝的興衰,俗話說:「地下文物看陝西」,陝西保留了傳統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中講究的慎終追遠,便是他來到陝西最重要的目的。
馬英九說,去年是他從事兩岸工作近40年,第一次到訪大陸,也是第一次前往湖南祭祖。記得抵達湖南湘潭,便看到鄉親熱情地在現場等候、與他打招呼,一聽到熟悉的湖南話,內心備感親切,情不自禁地回應道:「湘潭伢子回來了!」。此次他前往黃帝陵祭拜軒轅黃帝,也前往扶風馬援祠尋根,非常感謝各位對本人行程的協助與安排。另外想跟趙一德說,馬氏在春秋時代原來姓趙,後來被封為馬服君後才改姓馬。
馬英九回憶,1993年認識了台灣警察大學的馬傳鎮教授,在對談中發現祖先與苗栗縣通霄鎮馬家庄的祖先是同根同源,皆來自陝西省扶風縣。馬家庄的堂號就是「扶風堂」,堂上供奉的畫像就是伏波將軍馬援的畫像,全世界的馬氏宗親會掛的是馬援將軍畫像,這是統一的。只是他的祖先從陝西遷徙至湖南湘潭、馬家庄的祖先則是遷徙至廣東。至此之後,在每年的農曆大年初二,他都會到台灣苗栗的馬家庄祭祖,跟當年從大陸遷來台灣的的鄉親碰面,這次親自來到陝西的扶風馬援祠尋根,實在難掩內心的激動。
馬英九說,這次尋根之旅,同樣帶著年輕的朋友同行,因為兩岸青年的交流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去年清明時節,他帶著學生來訪大陸返鄉祭祖,期間拜訪了武漢大學、湖南大學和復旦大學,不僅學生們交流熱烈,在當時也獲得了大眾的好評。於是同年七月,他也邀請大陸北大、清華、武漢、湖南和復旦等五所高校的學生回訪臺灣,在短時間的交流互動中,不難發現年輕人的互動可謂「渾然天成、欲罷不能」。這種親切的熱絡,正因為「我們是享有共同歷史、文化」,在幾次的交流中也讓他更堅信這樣的活動是「勢在必行」,也是能消弭彼此誤會最好的方式。他們在台灣的活動藉由電視報導後傳回大陸,也造成轟動,這讓大家都很開心。
馬英九更誇趙一德,您今年還未滿60歲,非常年輕,他當台北市長時只有48歲,也是充滿了熱忱與幹勁,相信這座古城在您的帶領之下,必能承先啟後、繼往開來展現全新的樣貌。這趟尋根之旅,對他而言意義重大,兩岸的未來任重道遠,深盼海峽兩岸能夠共同努力,追求和平、避免戰爭,為振興中華共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