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和出生於1949年1月7日,有兩姊一妹。父親陳水鏡畢業於台大醫學系,母親陳蔡錦瑛出身台南長老教會家族。陳水鏡為高雄市新興教會與德生教會會友,1949年時在高雄大樹鄉行醫,1952年時搬遷到高雄市區,並在彭清約醫師帶領下投入「基督教社會館醫療服務中心」。
熱門新聞:10倉鼠沖馬桶惡女捉到了!「這原因」早已落網 還是男友報警逮人
陳凱和年幼時罹患小兒麻痺,造成不良於行,但小學時就會以「手搖車」上學,後克服困難考上高雄中學。因朋友介紹認識同年考上高雄女中的周春燕,雙雙畢業後決定不再升學,1967年步入禮堂結婚。

陳凱和很早就積極創業,尋求經濟獨立,先是創辦貨運行,無奈早年尚無高速公路,貨車在省公路拚速營生,事故過多而難以為繼。
1968年,陳凱和開辦「凱燕集郵社」,成為高雄集郵人士的重要據點,喜歡郵票的中小學生日後的美好回憶。凱燕兩字分別來自陳凱和與周春燕,象徵夫妻同心創業。
「凱燕集郵社」在陳凱和極富創意的經營下,1978年後開創臺灣空前絕後的「百貨公司集郵專櫃」,打入遠東百貨全台連鎖與高雄大統百貨。1985年後陳凱和陸續開辦「凱燕週訊」、「搜藏家月刊」,出版《小凱凱的集郵世界》、《郵票的故事》、《萱園譚郵》、《郵人郵話》等暢銷與獲獎書籍,成為臺灣規模最大的集郵媒體。這些紙本刊物在集郵人士眼中仍是逸品,至今還在拍賣網站上流通。

1990年代之後,網路興起後,民眾使用郵票的次數大幅減少,郵票難以增值,郵市潰散。
陳凱和為了父親陳水鏡安養晚年,在大樹鄉購置240坪的庭園建築並命名「鏡園」,陳水鏡於1993年過世後,陳凱和也漸漸以「鏡園」為生活中心,養魚養狗,在自然環境中安度晚年。
陳凱和育有豐惠、豐偉、豐睿、豐敏三女一子。長女陳豐惠是李江卻台語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經常擔任影視戲劇台語指導,包括《女朋友。男朋友》、《KANO》、《孤味》、電視劇《紫色大稻埕》、《用九柑仔店》等。

長男陳豐偉是精神科醫師、小說家、科普作家、絕望森林出版社總編輯,就讀高雄醫學院六年級時,就以《好男好女》入選1995年台灣年度小說選,同年還創辦《南方電子報》,是台灣最早具有規模電子報。二十幾年前陳豐偉就寫遍各大平面媒體專欄,近年以《陳豐偉編譯社》名義,致力大量撰寫科普、心普文章,仍發送免費電子報。
陳豐偉說,父親從不因小兒麻痺侷限自己,成年後積極尋求合法改裝機車、汽車,是早年少數開車上高速公路的小兒麻痺患者。1989年前後,父親在高雄市「自強創業協會」擔任過第三屆理事長,積極參與全台串連殘障人權運動,屢獲媒體報導。甚至還曾計畫與多位殘障人士一起參選立法委員,爭取身障者權益。

陳豐偉說,父親曾舉辦兒童繪畫比賽,叫他與姊姊當評審,全台灣有一百多位小朋友寄畫作來,這在當時沒有網路,只靠集郵社發行的刊物動員,就有此成果,實屬不易,可惜的是,以當年臺灣的市場規模,撐不起這樣的營運成本。如果放在現在,全都可以網路來處理,出電子報、電子書、網購。
陳凱和的國中同學蔡文典在陳凱和的告別式上回憶,陳凱和雖然自己身體不方便,但仍是最溫暖的人,阿凱常叫他去家裡一起做功課,然後又留在家裡吃飯。後來他才想起,原來稍早前阿凱看到他便當盒裡飯菜簡陋,就想讓他吃點好的,才會用這種不露痕跡的方式照顧他,他非常還念阿凱。他透露,其實周春燕家裡一開始並未接納陳凱和,兩人在一起並不容易,但也因為阿凱熱心助人,所以有福報,子女都非常成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