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浩克事件:你相信嗎?光是你的思想,就有可能可以創造,或阻止,下一位浩克嗎?作為心理師我怎麼看?】

今天回家路上看到浩克的影片
感覺心情好沈重
我嘗試看完所有能看的影片
有碼的、無碼的
也嘗試去看大家的留言
有在現場的 有在網路上吃瓜的
不看還好 看了還真的越看越沈重
很想說點什麼 但又欲言又止
我覺得身為心理專業人員
我一定有什麼經驗被勾起了
才讓我這麼想說
從我的視角我會想到什麼?
究竟我在乎的是什麼呢?
我很在乎
有一派網友支持這個論調
「警察就是執法過當!他不應該再追打那12下,他不配當警察!」
我在乎
是因為我不支持。
我也很在乎
有一派網友支持這個觀點
「警察應該以威權管理、以暴制暴,這樣浩克才會記住。」
我在乎
也是因為我同樣不支持這個觀點。
為什麼我不支持這些論調?
以及這會讓我聯想到什麼?
我想到在學校中老師面對一個失控的學生
我想到在家庭中父母面對一個失控的孩子
他們在面對這孩子時
可能失手打了他
或是大聲的怒吼他們。
我們可能會有一個論調是
「你是老師欸!你怎麼可以這樣對待學生!」
『可是...他也這樣打我欸!』
「不行啊!你為人師表!你就應該比他更有能力承載這些情緒的不舒服!」
『可是...你有看到他也打傷我了嗎?』
「社會對老師的期待就是這樣!你要比他更有能力!」
『…..』
就像是面對家長
「你是父母欸!你是成人欸!你應該要比他更有能力來管理自己的情緒吧?」
「你不管好自己的情緒,你怎樣管理好孩子的情緒?」
就像此刻我們面對人民保母(警察)
「你是警察欸!你不應該這樣!他已經停下來了,你還打他12下!」
發現了嗎?
我們有時候 會忽略一件事情是
就算這個人是大人 但他也是人
只要是人我們都會有情緒
當這個人有情緒的時候
最需要的就是被同理和理解
就像是我作為諮商師
我也想要讓老師或父母有能力承載孩子的情緒啊!
但如果我只是道德勸說、認知教導
「啊!你就是大人嘛!你幹嘛跟他計較!」
(諮商師掰掰!我下次不會再來找你了!)
但如果我試著站在
老師或是父母的立場來理解他們我會說
面對父母
「是啊,孩子也真的傷到你了,你這麼努力地養大他,當他生氣又對你發脾氣時,你真的好生氣,他怎麼可以這樣對待你!」
面對老師
「是啊!你也真的是想要先制止這個孩子,才會這樣抱著他,你並沒有想傷害他,但有時候真的好無辜,善意沒有被看見,還被指責,說你不是好老師。」
面對人民保母我會說
「是的,在那個當下你被打了,有一部分的你,確實很害怕他再失控會不會打你?所以你需要更用力來壓制他,但也有一部分的你,我猜想也真的很生氣,他怎麼可以這樣打你,你打的每一下,都是想讓他知道,他剛剛就是這樣傷到你的。(這是我看影片猜想的,警察未必這樣想)」
我想強調的是
大人也是人
警察也是人
我們往往忽略一件事是說
一個人需要先被好好理解
才能有能力照顧別人
一個人需要有先被好好理解的經驗
才有能力理解別人
所以面對浩克我會說
「是的,你真的當下沒有買到想吃的雞胸肉真的感覺好失望。」
「是的,也許原本只是失望,但看到警察來了,我猜有可能也讓你很恐懼也很憤怒,怎麼可以這樣就叫警察?」
「當下我看到好像你漸漸冷靜了,可以說你有在吃藥,但警察一棒棒揮下來,讓你感覺好痛,現在想起來也許也很生氣,我已經求饒了,但他還在打我。」
(再次強調,這些都只是我看影片後揣摩我面對他,我會怎麼理解他,但仍然要聽他怎麼說才回應)
我認為以暴制暴
只會讓暴力循環
網友說:「他就是要被K一頓,才知道痛!以後就會想起這個經驗!就會想到痛!就不敢了!」
是的
我認為有這種可能性
但也有別種可能性是
以後他看到警察
會勾起他這段被傷害的經驗
這種經驗被勾起後
通常有兩種反應就是「戰鬥」或「逃跑」
如果他選擇看到警察「逃跑」
有沒有可能
警察會想要追上去
「你沒事幹嘛跑!給我趴下!」
又來了 再度勾起他曾經被這樣打的感覺
所以他會想要保護自己
又進入與警察扭打的「戰鬥」模式
你有看見嗎?
這就是暴力的循環
惡的循環。
如果更宏觀的來看待這件事情
我覺得留言區每個人的留言
都在形塑身為社會的一份子
我們怎麼看待這件事?怎麼處理這件事?
「這個就是要打他拉!讓他痛!」
「這個人就異端份子,這就是為什麼要支持死刑!」
就像我在學校也會遇到特殊孩子
會聽到類似這種聲音
「這個同學就轉學或轉班就好了!不要再打擾我們上課了!」
我認為這種剔除異端的行為
只是解決當下的痛苦、憤怒
並不會解決真正的問題
他確實某部分會抑制
這些異端行為的產生
「你看喔!如果你像他這樣!可是會被這樣處理的...」
但有一部分也可能是因為
我們總是想透過「剔除」來解決問題
沒有想過要「理解」這些人怎麼了?
才創造出這麼多的異端行為?
「你看!這個社會、環境、班級不會理解我!所以我要反抗!我要造反!我要讓他們也經歷我們的痛苦!」
(這就是電影小丑的故事)
當我們在倡導這種剔除思想
而非理解思想時
是有可能讓整個大環境
存在某一種不安
這個不安「可能」會創造
更多小丑、更多無差別殺人
一開始家庭沒接住要他滾
後來學校也沒接住要他轉學
跑到社會
就有可能有一個無辜的人
要共同承擔
這個我們當初也許有機會
透過理解思想來接住的人
而且這個承擔
可能是透過被傷害、甚至要以生命付出代價
然後繼續倡導
「支持廢死的要不要出來!」
「你看!如果你是被害家屬你可以接受嗎?」
說實話 真的很難接受
但也說實話
當我有這個眼界時
我真的會想的是
「那難道把他剔除掉,問題就解決了嗎?」
下個結論吧
第一 我不支持 以暴制暴 因為那只會創造暴力循環。
第二 我不支持 只用道德教條 就來說警察的不是。
第三 我們往往都期待老師、父母更有能力接住孩子,但要記得他們也是人,只有在他們也被理解、被好好照顧後,才有能力做這件事,同樣的警察之於犯人也是。
第四 看一件事情,可以用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剔除思想只會創造更多行為偏差的人,看似解決「當前的問題」,有可能是創造問題的幫兇,只有理解思想才有機會創造善的循環。
這就是我身為心理專業工作者的訓練
當我情緒穩定也準備好時
我永遠會敞開一顆心
來嘗試用不同角度理解眼前這個人
而當你狀態相對穩定時 你也願意嗎?

《本文章經當事人授權刊登,未經同意請勿拷貝轉載》

壹蘋新聞網-投訴爆料

爆料網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

壹蘋娛樂粉專壹蘋新聞網粉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12強台美之戰|台灣隊長陳傑憲遭觸身球砸到 腳瘀腫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