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就恆春孤棚設施離古城古蹟太近,多年即一直要求鎮公所能儘快遷移,以保護文化資產。今年4月蘇貞昌就「恆春古城保存活化專案計畫」視察時,直接點名一定要快完成,並要求文化部編列相關經費配合等。故上月中元普渡恆春搶孤活動時,主辦單位當眾宣佈擬辦完活動後,擇期拆除。

陳文弘表示,昨天文化部、縣府文化處相關官員再下恆春召開相關會議協調,公所報告進度時指出,搶孤活動性質特殊,地點應選擇平地且近恆春市區的較適宜;但就此考量,目前恆春市區周遭無如此大面積的國有土地;至於私人土地則很零碎,找到適宜的地點,常是這個地主願意,另一個地主卻不願意,很難整合,「可說為了找地,四處碰壁」。

恆春搶孤孤棚架因緊鄰古城牆,違反文資法要求拆遷。陳宏銘攝
恆春搶孤孤棚架因緊鄰古城牆,違反文資法要求拆遷。陳宏銘攝
恆春古城東門旁的孤棚架,多年來也是恆春的一大景點。陳宏銘攝
恆春古城東門旁的孤棚架,多年來也是恆春的一大景點。陳宏銘攝

鎮公所表示,雖然中央要求「盡快」,未給時間壓力,但在院長點名要做下,公所積極找地未果下,公所才想說若真不行,就先將孤棚拆下,屆時若明年中元普渡前還未覓得在新地上建新孤棚,只好再於恆春東門的現址,依規定距城牆至少4公尺的空間,再組搭起來辦活動,「但這不是長久之計,畢竟恆春搶孤也是傳承多年年年有辦的國內宗教習俗大盛事」。

傳承百年餘的恆春搶孤活動,國內南恆春、北頭城是兩大主辦地。恆春搶孤早期孤棚由4根高3丈6(近12公尺)木搭建,並於木柱塗滿滑膩牛油,以組為單位,各憑本事爬到頂端取下順風旗。中途因政治氛圍等因素停辦;迄1981年再恢復至今。2007年由原本的4支孤柱擴展到36根孤柱;2008年公告恆孤及爬孤棚」為屏東縣民俗活動;2011年孤柱的高度再增加到目前的23公尺,增加爬孤棚困難度,並開放外籍人士組隊報名參加。

恆春搶孤是當地盛事,每年吸引不少民眾前往。資料畫面
恆春搶孤是當地盛事,每年吸引不少民眾前往。資料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