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產業園區慶籌會主任委員秦嘉鴻表示,出版專刊是慶祝活動中最基礎,卻也是最困難的工作,畢竟園區歷經50年,廠商、人員皆有更替,資料蒐集不易,所幸有許多熱心人士提供老舊照片、行政官員及廠商代表等口述歷史,加上服務中心同仁辛苦的翻找、查對檔案,最終才能在明志科大師生的妙筆下完成。
秦嘉鴻說,專刊訪談了48人,工程浩大,藉此將園區發展歷史重要的文字及影像記錄全部數位化,永遠保存下來,這也是慶祝活動很重要的意義與任務。
熱門新聞:高雄興達電廠爆炸起火!勞工局勒令停工 最高可罰30萬
專刊中重要時間點包括有1975年開發完成;1999年因應精省,工業區從省政府建設廳轄管改隸屬經濟部工業局,管理中心改名稱為服務中心;2023年政府組織再造,再改隸屬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局,工業區更名為產業園區。兩次改隸更名,都恰好間隔24年。
其中也提到廠商組成,包括開發前僅有28家廠商,開發完成時達到116家,現在364家,員工數3萬餘人,年產值1,080億。
細數在地50年以上者19家,上市櫃公司24家。有廠商國際知名,如「鴻海」﹔有商品家喻戶曉,如「明星花露水」。
美食廠家眾多,有老字號連鎖牛排業者「貴族世家」、豬肉製品龍頭「香里食品」,也有天花板等級的「聖瑪莉麵包」,以及日營業額2千萬的蔬果大廠「福和生鮮」。還有許多隱形冠軍,如視訊設備業者「圓展」、醫療器材業者「雃博」、閥具專家「捷流閥業」。

關鍵人物、由園區廠商組成的「新北市土城區廠商協進會」,將園區廠商與員工們團結在一起。廠協會適時扮演廠商和服務中心溝通協調的橋樑,在公共議題或政府政策方面提出建議,為園區貢獻良多。
園區治理方面,為提升園區安全,政府致力推動區域聯防組織,強化廠商間防災應變協作,土城園區自2021年起,廠商參與率即達100%,近6年工安零事故。綠能成果也相當顯著,從2018年推動以來,土城園區太陽光電設置量已達7MW(百萬瓦),持續朝向全園區減碳永續的目標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