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路局時代,民國69年成立國營台汽客運,是當年唯一合法的長途客運,藍白車身陪伴無數遊子南北奔波。民國90年民營化後轉型為國光客運,依舊穩居市占第一。然而,隨著高鐵、台鐵陸續分食市場,長途客運需求逐年下滑。疫情爆發更讓民眾習慣搭高鐵或自行開車,導致國光客運「開一班虧一班」。

任季男說,當年還抱著疫情後旅客會回流的希望,因此沒有放掉南部路線,但事實證明,客人沒有回來,反而持續流失。雖然透過減班嘗試止血,但場站、人事等固定成本難以縮減,政府補助也不足以彌補虧損,最後只得選擇退出。根據國光估算,停駛14條長途路線後,每年可減少約1.8億元的虧損。

 

國光將把150輛車調到北中部,強化國5北宜、桃園機場、台北到基隆、金山、中壢等熱門短中程路線,並將10輛閒置車輛租給南部客運業者增加收入。

雖然統聯、高雄客運、屏東客運會接手部分路線,確保旅客不致無車可搭,但國光退出南部,仍讓許多老乘客感嘆「時代的眼淚」。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東園小將勇奪威廉波特冠軍 遊行抵達大巨蛋萬人歡呼